(2)企业的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包括企业的生产能力、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等。一般地说,企业的资源越丰富、实力越强,越可以采用直接的市场进入方式,例如直接投资;而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只能采用出口,或在拥有某种技术或其他优势的情况下,通过许可、管理合同和合资等方式进入外国市场。
(3)企业的产品特征
如果产品的专用性强、技术复杂又要求较多服务,适合选择企业自己直接组织出口或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尽可能地接近最终用户,并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和零配件的供应等。而对于技术含量低、通用性的产品,则可以借助各种中间商以间接方式进入市场。对于高科技产品,要求有售前、售后服务的或具有产品差异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如独资企业。
3、各种市场进入方式的特征
在选择进入方式时,还需要考虑市场进入方式本身的特征与适用条件。从投资规模、风险程度、控制程度、营销经验和成本、盈利水平等方面分析,不难发现各种市场进入方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随着进入方式由间接出口到建立海外独资企业的逐步升级,这些特征的变化规律呈现如下:
从间接出口到建立海外独资企业,需要投入的资金增加、风险加大;但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程度加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国际营销经验。这说明,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各有利弊,不存在所谓“最好”,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从投资、风险和盈利水平等方面横向比较各种方式的特点,可作为选择投资方式的依据。例如,从投资规模来看,在海外建立独资企业需要大量投资,而出口方式几乎不需要任何海外投资,因此,企业应结合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市场进入方式;从风险程度考虑,间接出口的风险最小,而独资企业面临政治、外汇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要做出选择,就不能不考虑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渐进性
从国内外企业走向世界的实际过程来看,在选择进入方式时,多数企业都经历了先易后难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经常表现为五个阶段:
1、国内营销
2、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产品
3、企业自营出口
4、设立海外销售机构
5、设立海外销售或制造子公司
一般情况下,间接出口是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其原因在于,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方式中,间接出口最简单易行。采用这种方式,企业不必增加海外业务投资和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公司的现成渠道和影响力,对不同的市场试销自己的产品。如果企业发现某些销售情况良好,证明该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开发潜力,企业就可以继续渗透,采取直接出口的方式,在当地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如果企业设在海外的销售公司取得成功,具备条件的企业就会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开始可能只建立组装厂,然后逐步发展为完整的制造厂,其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还可能销往其他海外市场,进入这个阶段,企业就开始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当然,企业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阶段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初期。对于已经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往往在同一时期不只采用一种市场进入方式,而是根据企业的全球战略和资源、目标市场的情况,结合各种方式的特征,针对不同市场具体选择最为有利的进入方式,也可能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或者几种方式并用。
我国的许多企业正处于国际化初期,了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渐进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即在企业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如何选择适当的进入方式,从简单的出口试验走向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二、中国大型家电企业的现状
(一)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发展概况
中国的家用电器行业开放较早,也是最早市场化的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制造能力,产品涵盖了全球主要家电品种,从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种上都已经确立了世界家电生产大国的地位。我国家电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批能主导市场的优秀大型家电企业贪图,例如海尔、康佳、创维、格兰仕、TCL等,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知名的品牌,较强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水平,不仅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支柱企业,而且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大型家电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正在向大集团、规模化发展
我国家电企业积极调整企业结构,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正在向大集团、规模化方向发展。海尔集团成功地兼并了15家企业,盘活资金近15亿元,使其一跃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科龙公司先后与两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走出了一条强强联合的道路,使资源得到优化组合;长岭集团与黄河机械厂联合重组,提高了西北地区家电工业的竞争实力;小天鹅、威力等一大批品牌的家电产品达到国际上同一产地的最大规模,逐步形成了一定抗衡国际强手的竞争实力。
2、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我国多数大型家电企业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的母子公司关系,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些企业还通过证监会审查成为上市公司,经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象海尔、格兰仕、康佳等一些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在决策机制、研究开发机制、激励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都作了积极调整,使企业内部计划性及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决策的准确性与效率也大大提高。有些企业还努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并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自我调整机制,促使企业与国际市场更好地融合。
3、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大型家电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创新。海尔集团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拥有如空调健康技术、变频技术、一拖多技术、无氟技术、数字直流技术、网络变频一拖多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康佳集团则凭借自己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及硅谷的研发实验室,先后成功研制和推出了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且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如38cm大屏幕彩电,100H倍场彩电,数字电视、柔性电视、等离子电视等,还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ATSC要求的高清晰数字电视。为进入国外市场,海尔人先后拿下了国际最具权威的英、德、加、澳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海尔的冰箱公司、冷柜公司、空调公司相继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成为一家有3家企业、5大主导产品拿到“国际绿卡”的企业集团。
4、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国际市场进入和扩展策略的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