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和特征
当今,企业、个体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演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一变化使当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 个性消费的复归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工商业都是将消费者作为单独个体进行服务的,在这一段时期内,个性消费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才使消费者的个性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中。当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无论数量,品种都已初步具备让消费者能够按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来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消费者选择的已经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包括其它“延伸物”,心理上的认同感已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决策时的先决条件,个性化消费正在成为也必将成为消费的主流。
(二)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小,转换速度加快
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速度极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理受这种趋势带动,稳定性降低,在转换速度上趋向与社会同步,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品种花式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例如,电视机在中国由黑白发展到彩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但现在每年均有采用新技术、新功能的电视机推出,消费者今年购买的电视机,明年可能就过时了。以至于某些别出心裁的商家开始经营电视机的出租业务,以配合某些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
(三)消费主动性增强
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强。人类有追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及专业化的趋势下,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心理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这是因为消费者购买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他们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降低风险感和购买后产生后悔感的可能,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取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四)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对购物乐趣的要求并存
一部分因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较高的消费者会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追求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特别是对需求和品牌选择都相对稳定的日常消费品,尤为突出;另一部分消费者却相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自由职业者或家庭主妇则希望通过购物来消遣时间,寻求生活乐趣,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减少心理孤独感,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体力进行购物,这两种相反的心理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并存和发展。
(五)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
虽然现代营销工作者都尽可能倾向于用各种产品差异化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避免恶性削价竞争,但价格始终对消费心理有主要影响,当价格降幅超过消费者的界限,消费者难免也会怦然心动而转投竞争对手旗下。
四、广东人消费观念的巨变,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今天广东人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花钱买现在,花钱买时间,花钱买娱乐,花钱买健康等等。倘若和20年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相比你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一)花钱买现在:如今,广东人买楼,用按揭占了八、九成,买车用按揭也占了三、四成。若时光倒流几年,用借来的钱买车、买楼,对以勤俭持家为美德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吃谷种”的“败家仔”所为。如今不同了,这个“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两个老太太在天堂见面,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昨天刚买到新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房子,昨天,刚还完房款。人们仿佛在一夜之间明白了这浅显易懂的道理,用未来钱不再缩手缩脚,当然,够花未来钱,还因为人们今天有了花钱的底气和还钱的能力。
(二)花钱买时间:上班一族的李太太,国庆长假请来了钟点工,不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包括做晚饭、早餐或午餐。李太太一家或者上茶楼食肆,或者电话送餐上门,她说:“以往逢年过节把自己累得半死,如今省下时间休息娱乐,值!”在广州,如今请保姆或钟点工的家庭已越来越多,从1998年开始,广州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每年都冒出几十家,如今已发展到3300多家,20多万家政从业人员。
(三)花钱买快乐:同样是国庆长假,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均选择了出外痛痛快快地玩。广州市旅游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02年国庆节黄金周广州市有六成的居民外出旅游。
(四)花钱买健康:这是广东人的另一种时尚,国庆期间,各大医院体检中心从3、4日上班开始就门庭若市,。如今老百姓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自费等来体检的人越来越多。
(五)绝对自信催生全新的“另类消费”。
13年前,谁会想到自己会向银行借钱,只为买下心爱的轿车。
13年前,谁会想到普通鸡蛋不买,偏偏去买2.5元一只的“绿色鸡蛋”,小到一棵青菜,大到一幢房子,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钱买什么?买什么才叫“值”,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想法自然也多,生活的精彩成为新的目标,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由过去的“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中产、小资、新贫族,零储蓄族,一个个新的消费群体的出现,一件件上万甚至几十万消费品的热销,一批批万元级和十万元级的商品开始进入家庭,这些不能不说是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对未来的自信,对自己的自信,给今天的消费观念赋予全新的内涵。
五、当前消费不足的现状、原因、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前4个月来的余额为7.97万亿元,接近8万亿元,增长速度是16.2%,比2001年来高出1.5个百分点。前4个月累计居民储蓄增加60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37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3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2亿元,活期储蓄增加23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5亿元,居民存款储蓄额呈现一个不断攀升的趋势,而同期1-4月份,我国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数仅仅增长3.84%,比去年同期的6.54%的增幅低了1.7个百分点,这些是在我国连续几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产生的,居民更愿意储蓄,而不愿意消费,消费信心不足亦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经济热点问题。 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