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实际负债经营时,要优化负债结构,还必须结合自身经营规模、行业特点、营销能力和利率状况等各种因素来综合确定负债结构。
三、合理有效用债的思考与对策
所谓合理有效用债,是指用债要与经营需要和经营效果有机结合,把债资本投入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最需要的地方,并加强负债经营管理,争取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用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债务资本的使用,即把债务资本用到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关的项目或活动上,而不是无的放失;二是债务资本的使用效果,即把债务资本用到负债经营效益最佳的生产项目或经营活动上,并加强管理。只有将用债与企业的经营需要和经营效果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负债经营的巨大优势。
(一)用债与经营需要
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摆脱困境,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债就是为了满足企业这方面经营的需要,这包括:一是生存需要;二是发展需要;三是脱困需要。
1、生存需要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就要面对生存的问题。例如一家刚组建的新企业,它需要进行场地和相关生产经营设施的构建,有时还需要购置全新的经营设备和经营工具,这些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大多数新组建的企业都存在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因而必须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债,用来满足企业生存的需要。
新生企业为了获取大量资金,需要进行负债经营,但这种负债经营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在求得生存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这种高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风险发生在新生企业竣工投产前,通常是企业未按预定经营计划竣工投产,这样就使债务人还未生产经营产品就陷入债务危机中,也会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债务被无限期拖欠。另一方面风险发生在新生企业竣工投产后,一般是指企业进入产品生产经营阶段时,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能否被购买者认同,都要受到市场竞争的涤荡。如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或者受到购买者冷落,就会使企业立即陷落困境中,债务危机也会紧随而至。
因此,当新生企业为了生存需要进行高风险负债经营时,就必须加强经营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规范生产经营设施的监管,按期使企业竣工投产。特别是在竣工投产时,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生产经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企业生存需要的同时提高债的使用效率,消化债务风险,保证负债经营的顺利进行。
2、发展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会充满生机,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企业求发展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改革旧产品,以新、优取胜;二是扩展生产经营规模,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取竞争优势;三是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以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上购买者的欢迎。
以上三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方式都与负债经营密切相关。首先,企业要想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改革旧产品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因此,开发新产品不仅要负债,而且要讲究负债经营的效益,防范新产品开发风险。所以,为了达到最佳负债经营效益,回避风险,企业先要确定现有的技术、人才能力是否能达到开发新产品的要求,然后根据自有资金,研究需要借多少债,偿债能力怎么样。同时,还要以市场需求量为基础,对于市场发展前途好、企业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应作为更新换代的主要方向,迅速加以开拓。对于市场吸引力不大、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维持性产品或淘汰性产品,则不应继续投资,甚至要抽回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开发新产品而进行的负债经营会取得良好经营效果和效益。其次,企业要想扩展经营规模,也需要大量新增资金,借债更是必然选择。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能否取得最佳规模经营效益,是负债经营成败的关键。所以,为了取得规模经营效益,一方面企业应在基础设施和设备购建中提高债的使用效率,并在生产经营中努力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开支,提高债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发目标市场过程中,要学会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率,从而提高负债经营的效益。最后,现代企业为了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一般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这样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成企业负债。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的过程会直接影响负债经营的效益,因为并不是每次质量开发与研制都能取得成功,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失败,就会使投入到质量开发与研制中的债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引发债务危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质量,可有效提升企业市场中的信誉和形象,也为产品创品牌打下市场基础。因此,为稳步提高产品质量而负债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体现。
3、脱困需要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遇到困境,譬如,企业由于产品营销不力,会使产品大量积压,从而造成资金周转呆滞,迫使生产经营陷入停滞状态,最后因严重亏损而拖欠金融机构到期借款和利息,拖欠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企业要想迅速脱离困境,其实可以通过再负债,把债资金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满足企业摆脱困境的需要。
然而,在我国,处于困境的企业再借债后,其新债资金却往往无法投入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再负债又成为新的债务拖欠。例如,一家民营企业在遇到困境时,通过经营关系向其它企业借款80多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准备重新启动生产。然而,80多万元借款一到账,电信公司就立即要求支付拖欠信息费15万元,税务局索回拖欠税款近20多万元,再发放拖欠员工工资35万元,最后只剩10万元左右,连购买原材料都不够,重新启动生产成为泡影,使再次负债成为新的债务拖欠。由此可见,由于企业原有债务拖欠问题引发各方面矛盾加剧,因此当企业借到资金后,马上会有原债权人前来索要欠债,将新债瓜分。这种恶性循环,迫使欠债企业很难将新借入资金投入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反,这种恶性循环还会使处于困境中的企业越陷越深,债务包袱越来越重,恶性债务链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因此,处于经营困境中的企业如果想通过举借新债以重新启动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新债资金完全投入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依靠负债经营逐渐走出困境。
(二)用债与经营效果
企业把债资本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需要的地方,能为将来负债经营取得较好效益提供前提条件。但如果经营不善,还是会出现亏损,造成新的债务拖欠。这是因为,债资本和自有资本性质不同,它是一种付息资本,到期还本付息,有很强的时间性和资本增值性。债资本在合同约定时期内必须获取高于利息的资本增值收益。在这种压力下,通过负债经营进行新产品开发、质量研制、经营规模扩展,债务人必须讲究债资本使用的高效率和较高的增值收益。因此,必须加强负债经营的管理,讲求债的使用效率,才能将用债与经营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预期的用债效益。加强负债经营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可行性研究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经营活动,但这些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都要以事先的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因此,企业在进行新项目的建设、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展前,都必须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目标市场定位、营销风险等做出可行性预测分析。这样才能提高用债的经营效果。
通过负债经营进行新产品开发,有较大风险。一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发新产品,结果新产品刚上市即受到购买者冷落,造成新产品大量积压,压制流动资金,最后影响正常负债经营活动。由此可见,在新产品开发前,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做出预测。对新产品相关联或相近功能产品的市场需求做出调研,掌握市场潜在需求。同时,还要进行市场需求量和需求层次的分析,调查目标市场顾客的偏好以及购买者对新产品的预期反应。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受到广大购买者欢迎。
通过负债经营进行新项目的建设,也必须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负债经营有还本付息的外部压力,这就使债务人必须以经济的观点来看待投资项目,注重新项目的经营效益评价,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因此,在进行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可以建立一些重点调研对象,譬如:目标市场上产品需求量、购买者对产品偏好程度、市场上相关竞争对手的优势、项目建设成本和周期、项目建设的预期收益等。项目建设过程通常包括建设阶段和竣工投产两个阶段。在项目工程建设阶段,要严格组织施工,对工程建设的债资本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包括对债资本投入的监管,还要确保债资本完全投入到新项目的建设中。在项目竣工投产后,应根据新项目的特点,针对市场需求量和目标市场进行周密调研,还要对新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保证投入的债资本发挥出应有的经营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许多企业为了抓住市场机会,会及时扩展生产经营规模,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但是,有些企业在扩展生产经营规模时并未对市场供求状况作深度调研,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结果致使产品大量积压,造成流动资本呆滞,最后导致债务拖欠。因此,企业在准备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前必须调研该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竞争对手优势。产品在市场经济中都有生命周期,该产品如果正在成长期,就可以通过扩展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较高效益。该产品如果在成熟期,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放慢扩展生产经营规模的步伐,力争巩固原有市场。该产品如果已处衰退期,那么企业就应停止扩展生产经营规模的行为,并考虑开发新产品或改革原有技术。只有掌握自身产品在市场中的生命周期,才能获取规模经营的效益。
2、加强财务管理 论负债经营2.4(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