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分析点击下载
随着毕业时间将近,大学生也开始面临了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大学生毕业过剩,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已呈现饱和状态,毕业生有了较大的增长,而工作岗位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一个工作岗位会有10个人甚至是100个人竞争, 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感到压力更大,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除去外部环境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也对就业有很大影响。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踏入社会后仍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造成心理上的偏差,极大影响自身就业,造成了就业难。有的大学生具有自傲自负心理,“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这在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很多学生只接触了学校这么一个小圈子,社会适应能力差,但自命清高,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怕吃苦,不愿干累活,拒绝到边远山区和艰苦岗位从业。只想在一线大城市,选择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对用人单位提过高要求,而且不能脚踏实地,急功近利。这些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值很高,一旦不能如愿便会怨天尤人,不肯就业。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就业道路受挫,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有的大学生具有焦虑心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了毕业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毕业前就担忧之后就业,而当大学生步入社会,积极就业受挫后,这种焦虑更为突出,大学生对工作期望抱得过高,而现实可能并非如此,工作不理想,与希望严重偏离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焦虑,另外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得到一份稳定满意的工作,过于急于求成,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