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点击下载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以纺织品为例
1 引言
反倾销是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经济的常用手段。中国加入WTO之后,反倾销逐渐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争端的突出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外政府迫于本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对本国贸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以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与此同时,国内企业遭受到反倾销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商品的出口,进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利的因素。本课题旨在从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着手,以纺织品为例对我国所面对的反倾销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鉴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受反倾销协议的约束。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一再被作为反倾销对象,不仅反映出口产品价格问题,也反映国内不少相关政策、立法规定的不适应性。因此,企业了解、国家完善反倾销法从而避免遭到反倾销指控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对华反倾销这一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还很少见。国内学者对于反倾销的研究比较详细,大致认为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其一是政治原因。众所周知作为一种贸易政策工具,反倾销使用与否, 有着其深刻的政治根源。从长远看, 取消反倾销等贸易救济制度无论是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 还是对进出口国双方, 可能都更为有利。但事实是, 反倾销制度在世界上日渐流行, 个中奥妙在于所谓的“政治力学”: 一方面, 因反倾销而利益受损的广大消费者, 由于所涉自身利益分散且微不足道, 而没有动力积极行动反对反倾销措施;另一方面, 进口商品竞争行业的厂商和工会(数量远远少于消费者)则因涉及巨大的切身利益, 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为实施反倾销而奔走呼号。一个组织紧密的小集团的政治影响力远远超过组织涣散的大集团, 一小撮进口竞争行业的私利就这样得以靠牺牲广大公众的公利而自肥。其次是经济原因,由于遭受的反倾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出口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遂成为各界均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当前西方主宰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能够争取尽量去争取,但是,切忌使这一问题沦为某些国家要挟中国的“武器”。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