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在第二章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框架研究。文档的第三部分初步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善和系统的分析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综合考虑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波动要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Fenkel和Razin的两国经济模型,从3个方面说明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为实证分析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第四部门到第六部分,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顺序,运用了时间序列和回归的组合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效应和外汇储备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效应。通过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效应,尤其是以中国为例,检验了我国所受的国际贸易变动、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的冲击,为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居民可支、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原因。文档的第七章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结论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理论分析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是基于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联系的桥梁机制的分析,并通过分析相关因素对本国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可以分析其产生的冲击效果。因此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的分析,还需要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本文在第二章综述了简要回顾了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分为古典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两部分。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分别从消费、天气、信用和企业等角度进了分析,其研究内容相对单一,但是对后期学者的研究很有帮助。现代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分别从投资、货币和预期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第二章的后两部分分别综述了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和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理论。
国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是基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基础上的拓展,即在两国情况下的研究。从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研究。不同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侧重不同,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因素、收入因素和就业因素等方面。从国际贸易变动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发挥各国的资源优势,来增进本国的福利水平,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从国际贸易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来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有助于一国更好的吸纳新技术,并且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和开发新的产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新市场的开发,从而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国际贸易对一国的就业影响来看,国际贸易可以扩大本国的产品市场,从而能够增加就业。从具体情况来看,出口对于不同的产业和地区的就业影响不同。从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来看,由于进口竞争的存在,进口会减少本国的就业,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来说,进口可以有效的减少本国生产相关产品的成本,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国际贸易可以增加就业。从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水平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一国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虽然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得出国际贸易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定论,但是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研究。很多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变动方面。从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不同的投资方式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当外商直接投资采用水平投资方式时,其对东道国的进口是一种替代效应;而当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垂直投资方式时,其能够改善东道国的生产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率。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与之关联的投资增长,从而影响到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另外,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助于本国出口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还具有技术扩散效应,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从长期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除了对本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意义外,还具有一定负面效应,即由于跨国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资本,其对东道国的中小企业投资可能产生一种挤出效应,而且,如果外企在东道国的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很有可能影响到东道国的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而对就业具有直接的促进效应。但是,不同的国家其效应也不同,即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由于外商直接投资采用方式的不同对其就业的影响也不相同。
如果外商直接投资采用的是合并东道国的企业的方式,那么其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就非常有限。从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间接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而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存在利润回流的情况,其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尤其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相对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来说,其利润回流会影响到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的稳定,但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所以其经常项目盈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利润回流的逆差。从外商直接投资利润回流对东道国的负面影响来看,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造成了利润回流效应的不同。当东道国的投资基本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其对外商直接投资不具有吸引力,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回流会影响到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稳定。第三、外汇储备变动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研究。大部分的研究侧重于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效应方面。
从外汇储备变动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外汇储备的大量持有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为进口提供支持,并且可以有效的防范外债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储备的积累可以稳定汇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和稳定出口贸易。但是,随着一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从资本和GDP的比率来看,外汇储备的积累会影响到一国的资本形成,即初期外汇储备的增加会促进本国的投资,但是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减少本国投资的形成,这就意味着外汇储备的积累和本国的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曲线关系。从外汇储备变动对一国的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来看,外汇储备的持有会形成一定的成本。当外汇储备超过其最优持有量时,会产生各种成本。
从投资角度看,外汇储备的持有意味着一笔投资被占用,从而不能更好的形成当期的投资,进而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一国存在政治经济风险,即由于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等原因,会影响到一国外债的稳定性。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对于施行“钉住”美元浮动汇率的国家或者施行固定汇率的国家,会造成通货膨胀效应。由于施行有管理的浮动或者固定汇率,迫使中央银行在一国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政策性工具来稳定汇率,尤其是冲销策略。在中央银行施行冲销政策时,会造成本国相应的基础货币的投放,当基础货币的投放超过经济体系所能容纳的货币数量时,会产生价格水平的上升,即通货膨胀效应。同时由于信息不完全,政府不能成为价格的制定者,使冲销干预和货币政策目标并不能有效的分离,而且冲销干预会影响到公众的预期。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很好的把干预成本变为内部成本,那么会造成公众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经济体系 国际经济硕士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