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96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蒲松龄的坎坷一生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科举的失意使得他对科举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常常借着创作来抒发他的情感,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寄托。这些女性大多美丽、善良、纯洁、勇敢,她们能敏锐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果敢自任,仗义于危困之中,她们是真与善的化身,是人性与心灵之美的化身。但在聊斋中还有一些另类的女性,她们泼辣善妒,是当时病态社会下的牺牲品,最终的结局也令人叹息。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虽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从小饱读诗书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他19岁那年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但之后却屡试不中。31岁时应同乡好友江苏扬州宝应知县孙蕙之请,做了一年的幕僚。从40岁开始,在本县做了塾师,直到71岁撤帐回家。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农村度过。他热衷科举却不得志,这样的命运,使得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做幕宾期间,也使得他有机会接触上层社会,并歌姬舞女交流,对她们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加上他喜欢搜集一些奇闻异事,于是他将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在了《聊斋志异》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借此寄托他的理想。
一、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女性的地位一直是地下的,她们的思想被“三从四德”束缚着,婚姻也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主宰,在《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描写恋爱婚姻的作品,但却与当时的封建礼教相违背,她们在遇到爱情时,能够大胆的追求婚姻自由,与封建家长制度抗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