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61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 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一观点的提出,就必然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出要求。于是,教师们开始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将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中。但是在这过程中又出现了尊重人本、忽视文本,表面自主、实则放任自流,无效合作、曲解“对话理论”,盲目综合、忽视“双基”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师正确引导、适时引导、加强引导和重视“双基”训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误区;应对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自觉地将先进的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教师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教师不再一味地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见解批评、否定,鼓励、赞扬多了;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变得书声朗朗了……但是,在一片繁荣、热闹的场面背后,究竟隐藏了一些什么?广大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是否正确?那些新出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究竟存在哪些误区?我们该如何去纠正它?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