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档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439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摘 要]《聊斋志异》一书中刻画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诡变万千的多种书生形象,实际上是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寄托了书生的满怀孤愤。从这些书生形象特点可以看出书生内心思想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又满含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书生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几乎尽是一些没有功名的落魄者。在蒲松龄的身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生前期的春风得意,还是后期的孤独愤懑,都在其笔下的书生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怀抱绝世之才而在科场上屡战屡败,使蒲松龄历尽精神折磨,难以在人间获得精神平衡,他们的遭遇尽是如此悲哀,如此凄凉,蒲松龄对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怀有深深的失落感。由于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书生与蒲松龄有着相似的境遇,在这些人物身上,生动地闪耀着作者自身的影子,深深寄托了作者的身世感慨。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 书生形象
一、《聊斋志异》的写作背景
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色目人(另说蒙古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