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说中的高老头的前两段生活都是通过别人谈论间接讲述处理的,而直接叙述的正是高老头一生中最后阶段的生活处境。可见,作家既不是讲述大革命前的一个普通面包师傅的故事,而是讲述波旁王朝复辟之后被社会抛弃的一个可怜的老人的故事。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也应该从作者主要叙述的故事中去分析答案,而不应该舍本逐末,硬去追查人物的历史。
在小说中,作家是把高老头的发迹作为主体故事的铺垫来处理。如果没有过去的发迹,他就不可能给两个女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奢华的享受,更不能把她们嫁给伯爵和银行家。也就是说,一个时期的发迹使高老头有了大量的财富,而大量财富又铸就了高老头“父爱”的基础。他自己并没有享受巨额财富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是把全部财产都奉献给了女儿,自己苦了一辈子。高老头并没有过上资产阶级的生活,我们却硬要把“资产阶级爆发户”帽子戴在他头上,这样的评价很难说服读者。
说他是一个“企图用资本主义的金钱手段去维护宗法制的家庭关系”的封建家长就合适了吗?
“宗法制”是封建社会中以家族为基础来维系社会关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家庭关系就是以父亲为最高权威的家庭关系。早在两个女儿小的时候,高老头就对她们百依百顺,最大限度地“满足女儿的幻想”。在他和女儿的关系中,父亲轴心再就被女儿轴心取代。女儿们出嫁后,他的财产损失殆尽,王朝复辟的时候他的社会地位又一落千丈,两个女婿都把他拒之门外,她只能偷偷地去看女儿,这种情况下,他如何去维护“宗法制的家庭关系”呢?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老头既不是“资产阶级爆发户”,也不是企图“维护宗法制的家庭关系”的封建家长,而是一个王朝复辟时期被贵族和大资产阶级逼上绝路的可怜虫的形象,是一个为女儿们奉献了一切的“父爱的代表”。这个形象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人类共性。
认识三 高老头的人物形象要谴责什么
高老头用丰厚的陪嫁把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了雷斯托伯爵,把二女儿但裴纳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但是两个女儿出嫁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幸福。她们的陪嫁被丈夫吞掉,不得不为自己的服饰和零用钱来找父亲。父亲也总是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抠出一部分来满足女儿的要求。作为上流社会中的贵夫人,她们养成了自私和生活放荡的恶习。况且她们虽然济身于上流社会,但并没有得到上流社会对她们的认同。鲍赛昂夫人尖刻地嘲笑纽沁根太太“每个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的气息。”还说,“纽沁根太太只消能进我的客厅,便是把圣拉扎尔街到格勒奈尔街一路上的灰土舐个干净也是愿意的。”“那般资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上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度。”雷斯托伯爵夫人虽已挤进了上流社会,但还要用时髦的打扮来紧紧缠住自己的情人。纽沁根太太则要竭尽全力踏进圣日尔曼区贵族的客厅。
对她们来说,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同是最重要的,她们要为此而全力奋斗、拼搏。丈夫不能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资金,她们只能求助于父亲,因为父亲是她们最信赖的人。经常向父亲要钱,一方面表现出她们的自私,另一方面也说明她们仍在依赖父亲,并不想抛弃父亲。雷斯托伯爵夫人为了替情人还掉10万法郎的债款而卖掉了丈夫家传的钻石,仍不够用,就又来找父亲要钱,并且当着父亲的面姐妹俩争得面红耳赤。这时的父亲身无分文,但他把女儿的困境看得重于一切,为不能帮助女儿心急如焚,以至于犯病死去。
作家生动地描绘了两个女儿自私,冷酷的性格和对父亲的失职行为,但她们并不作家谴责的主要对象。小说中通过高老头悲剧主要谴责的是两个女婿。他们为了得到8万法郎陪嫁而分别娶了高老头的女儿。正如德•郎热公爵夫人说的:“在帝政时代,两个女婿看到家里有个老革命并不讨厌;即然是拿破伦当权,那还可以将就。可是波旁家复辟之后,那老头就叫德雷斯托先生头疼了,尤其那个银行家。”他们把妻子看作是私有财产和奴役的对象,吞并妻子的陪嫁,克扣妻子的零用钱,不允许妻子去看望重病垂危的父亲,甚至在给老丈人送葬时,他们也只是分别派去了标有自己爵徽的空车装一下门面,对金钱和地位贪欲使他们良心泯灭,这两个形象集中体现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以及对穷人的残忍,因此完全可以说,雷斯托和纽沁根才是作者在高老头悲剧中揭露和谴责的主要对象。
反思一 高老头是否值得人们同情
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我们可以回归到高老头这个人物最基本的伦理底线——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老婆的丈夫和一个父亲,高老头还是有良心的。他对妻子和女儿确实是奉献一切的爱,他可以为了女儿,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去帮助她俩挤身上流社会,他愿意把自己靠暴发赚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拿出来,给女儿做零花钱。可谓“用心良苦”。对于妻子和女儿,高老头是愿意被她们“掠夺”的。而葛郎台和纽沁根却把妻子和女儿作为掠夺的对象。葛郎台不仅把妻子和女儿的积蓄抠出来搞证券交易,而且残暴地折磨她们,导致了妻子逝世和女儿的婚姻不幸。纽沁根占用了妻子的全部陪嫁,连一个子儿都不让妻子支配。这些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不但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而且也给自己的家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幸。
金钱泯灭人性,败坏伦常,在这些吸血鬼身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
在葛朗台、纽沁根等形象的陪衬下,高老头的爱心闪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综上所述,我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作品中贬斥资本家为了金钱和地位可以不惜牺牲亲情、爱情的极端丑恶面目,贬斥资本主义世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的创作是极为深刻的,我们应该对巴尔扎克呼唤爱心和人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样对于高老头这个人物,我们再回到之前站在人的最底线的角度辨证地看高老头,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同情。这种同情,更能使广大读者从小说中引发的对葛郎台、纽沁根们对亲情淡漠的憎恨。
至于有人一定要先给高老头戴上“资产阶级暴发户”或“维护宗法制的家庭关系”的帽子,再去发掘高老头“资产者的本来面目”。我认为这和我论证的角度和小说的最终主旨是相悖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应该给予抛弃。
反思二 作品的悲剧意义
如何认识高老头悲剧的意义呢?有人认为:“通过这一形象,巴尔扎克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家庭关系的解体。资产阶级的金钱不但把人际交往变成了单纯的利害交往,而且把家庭亲人的关系也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悲剧是金钱导演的悲剧,批判金钱罪恶才是高老头典型意义之所在。” 对高老头形象的反思看巴尔扎克创作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