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正史”提出质疑
新历史主义小说大都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表现文化、人性与生存范畴中的历史,“试图以稗史与民间史观颠覆或拆解传统的主流历史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小说回顾了当年发生在河南的大灾荒,大量引用当时的报刊档案史料,叙述了灾民饿殍遍野嗷嗷待哺的悲惨景象、及最高统治者饱食终日对此现象的满不在乎;而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两个记者却成了大灾荒中灾民的救星。作品向正史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作者对历史档案的引用和重新组合变成了关于那次灾荒的另一部历史,对历史记录提出了新的观点与看法。
(4)站在细微角度解构历史
新历史主义小说选择历史题材时,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是,它没有从大的历史事件入手,而是从细微角度入手,从细小的事情去解构历史,以达到重写历史的目的。在《传说之死》中,作者从传说的主人公六姑婆入手,讲述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嘱,在七岁时就承担起自己的诺言,毅然一连五次拂逆族长的意志,拒婚不嫁;后来由迫于无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是“尽管终其一生,目不识丁的六姑婆从没有理解了什么叫革命。”无论六姑婆在怎样丰富着自己的传说,最终都无非是为了履行她与父亲之间那个充满封建信守意义的约定。六姑婆带着她的传说死去之后,在六姑婆生前制造传说的那座城市里,关于六姑婆传说的传说开始流行:六姑婆被作为这座城市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载入了史册,人们在借这位“进步女性”炫耀着该市历史的传奇色彩之时,对其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却一无所知。历史的真相永远被六姑婆带走了,所有传说的传说只能距离这真相愈来愈远,作者正是从六姑婆这个小人物的遭遇入手,书写了一段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同的历史,完成了对历史的解构。
二、新历史主义小说与历史
1.新历史主义小说产生的历史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小说创作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反映十年动乱所造成的心灵灾难的伤痕小说最早出现;随着伤痕小说创作的深入,人们不满足于对“四人帮”罪行的一般性揭露,反思小说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识之士,试图寻找民族之根、文化之根,欲对文化来一次彻底的清查,于是文学上出现了“寻根文学”。与此同时,逐步出现先锋派小说,先锋作家们书写过去时光中沧桑风尘的人与物,叙写家庭的兴衰变迁,新文学中反思历史的潮流出现了质的变化,作家眼里的历史观开始发生偏移,个人主体性质愈来愈突出。
1989年之后到90年代初,新写实文学出现在文坛,作家对凡人小事的细腻描写,带给人们一股生活忙碌而真实的感觉。在品味了现实的酸甜苦辣之后,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过去,将笔触延伸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甚至更远。在他们的眼光中,许多一度处于历史盲点的事物都重新凸现在众人面前,充满了对历史的再度反思。
当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渐渐淡出当代文坛之时,新历史主义的大旗被鲜明地树立在众人面前。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新历史主义小说,这些作品以近现代历史情境的虚构为主,不依托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力求寻找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提出在主流历史之外生存的种种细微图景,着重展现民族苦难的生命史和心灵史。这些作品都是从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观照、审视和评说历史,试图为中国当时的文化沉沦提出拯救之方。当时,除了余华、苏童等所谓先锋小说家及刘恒、刘震云等写实作家及一部分现实主义作家之外,军事文学也不例外地汇入了新历史主义的洪流中,80年代初乔良的《灵旗》如一匹黑马闯入文坛。之后,从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到周梅森《军歌》、《国殇》等描写国民党军队步入绝境之后的情况等,都将眼光投向了并不遥远的过去,将军事文学引入了新历史主义的潮流。
在回顾了新时期文学之后,我们可见新历史主义文学是与整个新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它是新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开始于1985、1986年之后,它与寻根、先锋文学相伴随,然后又经过新写实的过滤,终于在90年代冲出了历史的地表,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学洪流。
2.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历史
文学与历史有着极为深刻的血缘关系,面对历史,文学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实录传统”。而新历史主义小说显然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它不追求对史料的“符合”,而是以自我的观点重新书写、叙述历史。新历史主义小说不强调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多是作者的意识形态观念对史料的提取和阐释。当然,此种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并未真正独立于历史,但走出了历史的附庸地位。
比如在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依照现成的宏观历史模式去表现封建家庭的阴森堕落,把它写成封建地主阶段的衰亡史,而是巧妙地选择了一个侧面——“妻妾争宠”来挖掘封建家庭的腐朽本质。作者的叙述直接步入家族内部,细致描写大家庭主人陈佐千的妻妾们为争宠而彼此之间展开的残酷较量,使我们读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于女性的欺压和残害。
我们可以看到,新历史主义小说并不严重违背历史,作家在正史的文本真实之下,作叙事的发明。新历史主义小说与历史真实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能断离,只不过历史真实的形状,不再如传统的历史小说,完全地尊重历史。比如李洱的小说《花腔》,利用个人叙述来反映历史,以大量的个人叙述渗透正史。
“新历史主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是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就具体的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致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
在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一书中,作者书写了许三观从解放前到新时期九次卖血经历,没有直接写出当代史,却将这期间的历史变化寓于卖血经历中。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作者所要探究的和回答的是“历史上倒底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他将一部近现代史还原或缩微到一个家庭诸成员的经历或命运之中,把历史还原民间,以纯粹民间的观点,写民间的人生,写他们在近世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命运。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