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小说的发展演变背景点击下载
巴金小说30年代看起来热情洋溢,而到了40年代,巴金小说那些英雄色彩已经荡然无存,更多的是那些被社会压迫下的无可奈何的生命,以《寒夜》为代表。虽然发生了转变,巴金的小说大都是以家为题材。30年代对“家”是否定的,家是包袱,这时候作者高举个性、自由大旗,激情澎湃,作品直指封建制度;40年代对“家”多了一份眷顾,反而变得沉默,表现出对家的遗憾。十年间,作者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无不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紧密相关。文章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对巴金小说发展演变的背景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巴金30、40年代期间作品的思想来源。
时代背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同期发生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取代。“五四”时代本就是个激情的时代,具体的表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因此当时的文学是青春性文学,它高扬个性、自由、理想、激情的旗帜,洋溢着激情直露和天真率直等特点。这种背景下,必将催生大批作家和文学青年选择文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追求、理想。在这段时期内,巴金受“五四”新思潮影响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可谓是“五四产儿”。那个时代,巴金的小说大都以封建旧家庭的瓦解和青年一代的叛逆为主要题材。30年代的代表作为《激流三部曲》,集中的表现了叛和追求追求理想。巴金当时也是热情洋溢还富有诗人气质,加上他对生活的敏锐独特的捕捉,讲生活和艺术结合,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巴金自己也说他的作品大都是在愤怒下诞生,文笔单调,文字露骨,虽看好,但是却代表了这个时代下青年的火热的心。巴金把自己的作品看作对青春的赞歌,他赞美青春,无情的诅咒那写摧残青年生命的势力,抒发出青年的内心思想,因此收到了广大青年的亲睐。他自己也说到,他的小说是记录了他对生活的探索,客观的去描写这个世界。
时间跨越到40年代,在这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太多,外族入侵,国土沦陷,民族矛盾上升为矛盾之首,时代主题也发生了转变。
浅析巴金小说的发展演变背景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