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王朔之“京味儿”比较研究点击下载
[摘要]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文学大师”,王朔也是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二者作品的题材和语言都与北京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此有不少研究者将其都归入“京味”文学谱系。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之上从创作动机,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三方面入手,比较二者作品中的“京味儿”,从而使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二者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老舍 王朔 幽默 风格 创作 影响
老舍与王朔简介
(一)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二)王朔简介
王朔,我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
老舍与王朔之“京味儿”比较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