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0770 试论中国文化中的巧与拙 试论中国文化中的巧与拙0 一、巧与拙的含义及关系0 二、巧与拙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0 1、巧与拙表现为人和自然的关系0 2、巧与拙表现为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关系1 三、“大巧”(拙)是审美的最高境界1 1、中国文学中的“宁拙毋巧”1 2、中国书法中的学养高于笔墨技巧2 3、中国绘画中的质朴自然之风2 4、中国园林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 7、朱良志:《中国哲学中的巧与拙》,北京科技报,第3023期3 试论中国文化中的巧与拙 摘要:巧与拙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巧与拙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人与自然、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自然而然的美才是真美,达到顶点的“大巧”(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巧 拙 大巧 自然美 人工美 我们经常在一些文学或艺术评论中看到用“巧”与“拙”来评论作品。如陆机的《文赋》里说到:“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有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巧与拙使用的范围很广泛,不仅用来评价文学作品,还可以评价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建筑艺术等。 对巧与拙的认识并不能简单地只看到二者的相对性,而应该将巧与拙作为辩证法中矛盾的双方来诠释。在中国古代,先哲们就已经看到了二者的互易性。如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明确提出“大巧若拙”的巧拙互易观点。
试论中国文化中的巧与拙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论中学作文训练系统的建构 | 下一篇: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中国 文化 | 2023-05-21 18:29:3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