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62759 论小说《子夜》的背后茅盾的创作思维 茅盾是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从小便形成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一能力与习惯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尤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理性痕迹更为明显。他的小说由于理性思维的深度参与,往往取材宏大、深广。理性思维模式同时也使得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奉行“主题先行”模式,并且在小说的结构模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描写等方面也突出了强烈的理性色彩。《子夜》在中国长篇小说创作领域开垦了一片以主题先行性、题材斗争化、人物阶级化为主要特征的“子夜”创作模式的自留地,开启了中国社会剖析小说创作的先河。本文主要通过对《子夜》的主题先行性、题材斗争化、人物阶级化三个主要特征的探讨,对“子夜”创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力求通过共性的阐释来触动个性的触角,以谋求个性的生发和创造。 关键词 茅盾文学;小说创作;写作思维 目录 摘要I 引言3 第1章 茅盾小说《子夜》的研究概述4 1.1赞誉与质疑并存4 1.2拨乱反正价值重估4 1.3多元解读5 第2章 茅盾小说创作思维的影响因素7 2.1中国传统小说创作视角对茅盾长篇小说的影响7 2.2西方小说创作视角对茅盾长篇小说的影响7 2.3中国传统小说创作时间对茅盾小说的影响8 2.4西方小说创作时间对茅盾小说的影响8 第3章 《子夜》背后创作思维的分析10 3.1主题先行性10 3.2题材斗争化11 3.3人物阶级化11 第4章 总结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论小说《子夜》的背后茅盾的创作思维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网络文化的利与弊研究 | 下一篇:浅论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说 《子夜》 背后 茅盾 创作 思维 | 2023-05-22 12:15:4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