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以同素异形现象教学设计为例
2010年3月22日至24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暨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举行。本次专题培训的主题是“聚焦课堂、优化教学”,通过我省2005、2007、2009三届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展示及观摩研究,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及其有效性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教学内容是“同素异形现象”。本文拟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材与学情分析
“同素异形现象”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苏教版)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中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针对“同素异形现象”这一教学内容,从知识和技能维度,《课程标准》并无明确的要求,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提出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等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1、从微观结构了解物质形态的多样性2、以碳、氧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
通过化学1(必修)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有关感性认识,但对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物质多样性和微观结构有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为化学2(必修)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基础。
初中《科学》教材中未涉及碳及其单质的性质,但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对金刚石和石墨都有过接触,对两者的物理性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两种单质,但是学生不知道他们的性质特点及性质差异的原因。学生已经学过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通过模型简单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结构差异的能力,但由于立体几何知识的欠缺,对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教学目标确立
2.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微观结构特点;
(2)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
(3)知道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
2.2过程与方法
(1)认识金刚石和石墨的对比,认识到两者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2)通过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实验,加深对同素异形现象的认识。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金刚石、石墨等奇妙微观结构和用途,体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富勒烯、臭氧层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投影)
1.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2.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低碳生活
3.碳在地壳中含量很低,但形成的化合物却很多?
4.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
倾听,思考 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引进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感受物质的多样性,激发疑问、寻找解决办法
[情境创设]你知道吗?由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有哪些!
展示图片:金刚石、石墨。
[设疑]那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你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吗?
(投影)金刚石、石墨用途的图片。
(说明:金刚石、石墨是实物图,用途(装饰品如钻石或切割玻璃等、石墨的导电性、润滑剂等以图片的形式出现)。
教师展示实物样品:铅笔(各种型号)、竹炭鞋垫、干电池模型等。(简要介绍各种型号铅笔的用途,及H和B的含义)
[阐述]根据用途我们一起来归纳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
[情境创设](投影)
1.表格填写
金刚石 石 墨
硬度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以同素异形现象教学设计为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