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生对图片很感兴趣,但仅停留在表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铜和铁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为什么既不是金银,也不是镁铝呢?
(2)人类首先发现并应用的是铜,其后是铁,为什么?
(3)原始阶段使用量发展较快的是铜,而不是铁,为什么?
……
案例评析:片段3中,所选素材是历史中非常著名的文物图片(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点),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化学知识相联系,并提出涉及金属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维。
4、设悬布疑,激疑引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即“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路线前进的。多媒体视频文件在教学中有着特有的魅力,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视频文件总是非常感兴趣。多媒体视频能立即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记忆深刻。充分利用视频资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实录4——卤代烃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教师〗播放影片(主要介绍水立方外壳,为什么不用玻璃结构、也不用混凝土结构的原因,而采用另眼相看的聚四氟乙烯来造房子。短片长1分钟,吸引眼球。)
〖学生〗充满好奇。
〖教师〗聚四氟乙烯是含氟聚合物,它材质轻盈而富有弹性,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让我们再看一下其它含卤素的有机物在人类中的应用。
〖教师〗板书——我们身边的卤代烃
〖学生〗讨论ETFE的优点有哪些?
〖教师〗1、卤代烃带给我们的便利
……
案例评析:结合科技材料,介绍水立方外壳,为什么不用玻璃结构、也不用混凝土结构的原因,而采用另眼相看的聚四氟乙烯来造房子(薄薄的塑料这么神奇,到底有哪些性质,生活中还用到了哪些塑料,我们能不能做实验来求证等等)。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引领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想通过实验来求证)。
三、实践后反思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别致的设疑问难往往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线,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引思”,在“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引思,进而构筑学生的内心世界。结合多媒体引课只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种,还可以从实验入手,从典型的例题出发等等,无论选用何种手段,都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同行参考。
1、使学生从不思到愿思
引思能否顺利推动,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参与。首先中学化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和培养对化学知识的热爱之情双管齐下,置教于情中,置学于情中,这样就会由情生愿,由愿激思。其次乐源于趣。一般来说,人们对有趣味的事物总是乐于思维、乐于联想。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一些相关的化学趣闻、现代科技等调起学生兴趣,用趣味诱使学生寻根创底,乐于思维,乐于联想。
2、使学生从无思到有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新的进步。”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提高能力。这是“引思”教学尝试中的重点、难点。每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并重视鼓励和保护学生质疑发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
3、使学生从浅思到深思
要能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化学知识原理和概念要精心构设出一种相关的意境。引领学生进入其境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如此,就能诱导学生触景生情、临境发感、提升思维、深入思考。使学生拥有善思的头脑。
参考文献:
1.卢巍,尤露,徐迎春.初中化学教学中教育智慧传递学科智慧的探索,化学教育,2009,(6)
2.张小舟,祖立武,王雅珍.高分子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高师理科学刊,2007,(1)
3.彭南国.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引思"的体会,中外教学研究,2005,(12)
4.谢建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课引思, 广西教育, 2008,(14)
5.张莉.让“导入”之石激起学生思维之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