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西起巩义市康店镇曹柏坡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村。地理坐标在北纬34°48′~35°00′,东经112°48′~114°14′之间,涉及巩义、荥阳、惠济、金水、中牟五个县(市)区,15个乡(镇)89个行政村,保护区全长158.5km,跨度50km,总面积38007hm2。郑州黄河湿地,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带,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区。
4.2影响分析[4]
施工期桥墩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黄河水体造成污染,导致黄河水体的泥沙、石油类等污染物含量增加;施工期土石方挖运中的粉尘及车辆行驶中的扬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栖息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主要受到工程占地、施工噪声、施工灯光及施工扬尘的影响,这些影响必将导致鸟类远离项目施工区,从而使得鸟类栖息、觅食和活动的面积减少。
运营期除桥墩局部占地外,不会新增占地;运营期列车运行的噪声、机车鸣笛、桥面径流以及夜晚灯光将打乱鸟类安静的栖息环境,可能会影响鸟类的生活环境。该线为客运专线,采取全封闭式列车,厕所采用真空集便系统,不会向保护区外排垃圾造成污染。
4.3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生态环保教育,鼓励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员,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员;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越界施工,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对周围土壤植被的破坏;桥梁施工中的弃渣严禁堆放在保护区内,施工场地尽量远离保护区;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湿地,避免对湿地保护区内水质造成污染;严格限制高噪声、强振动设备和大功率远光灯的使用,减少对动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避开鸟类活动的高峰时段;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加强对保护区鸟类分布集中地段和项目重点施工地段的巡护频率;建议由保护区管理人员组织科研或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鸟类生态监测,监测时段为每年两次;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营地及各种建筑场地进行清理、规整,必要时进行植被恢复或采取其他环保措施,绿化树种选择与现有黄河大堤护堤林一致的毛白杨、柳树和加拿大杨,树下播撒豆科牧草,以改良土壤加快地表植被的恢复。
5结语
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铁路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铁路施工期及运营期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地将工程实施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新建铁路郑州至焦作线初步设计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篇章
[2]章秉辰,李庆康,张莉莉.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新建郑州至焦作铁路对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分析评估报告
[3]冯建新,耿如意,屈长义.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新建郑州至焦作铁路线跨黄河特大桥穿越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可行性论证专题报告
[4]叶永忠,李红娟. 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郑州至焦作工程穿越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