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ERP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ERP系统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优势及劣势,对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保证ERP系统的健康运行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在ERP系统环境下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构建。
【关键词】:ERP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正文】: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希望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使用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译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希望通过它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在一个企业如何使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的融合,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更大的效用,可能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成为了很多企业所研究的课题。
一、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ERP系统最初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注1)。ERP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能将客户、供应商、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优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追求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ERP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为技术基础,以合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以信息高度
集成化、管理扁平化为特色,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宗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系统运行集成化。ERP系统重要管理思想是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化。ERP系统的应用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生产和业务流程,能有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
的集成化。2、业务流程科学化。在ERP系统实施以前,大部分企业业务流程体系基本是围绕某一业务功能或职能部门进行。ERP则系统实现了从根据市场销售定单到安排生产计划,实现以销定产;从采购到付款循环、从销售到收款循环;从车间作业管理到产品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内部管理到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供应商、客户等诸多方面实现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实现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3、绩效监控动态化。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管理数据,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利用ERP软件功能设计一套动态的绩效监控体系,通过这套管理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反馈报表信息,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4、管理改善持续化。随着ERP系统的实施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科学化,为了进一步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有效评价ERP系统实施和运行情况,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管理上的持续改善。
2.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主要包括 5个要素, 即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近两年来, 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