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趋高性、可靠性等方面。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在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趋高性、可靠性等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1.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是指总发展趋势中的波动性。 可通过分析企业盈利水平变化的基本轨迹,而判断出的企业盈利的风险。企业盈利稳定性的现实表现为:企业在一定盈利水平的基础上,盈利水平走势不断上扬。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例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2.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从长远角度,企业盈利水平保持目前变动的趋势。是指总发展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往往采用将两期或多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盈利的趋高性是指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盈利的持久性和趋高性都是指企业盈利的长期趋势,不同的是盈利的持久性指目前的盈利水平能否长久地保持,而盈利的趋高性指在保持现有盈利水平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上扬的趋势。于是可以认为,盈利的趋高性是盈利的持续性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3.盈利模式的分析
通过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企业利润主体的重要核心是投资收益和利润两部分,然而通过业绩形成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经营活动主导型;投资主导型;资产重组型;会计操纵型四种类型。经营活动主导型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企业商品销售活动和生产活动。投资主导型的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等对外的投资活动。资产重组型的最终目的是优化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规模达到预期。会计操纵型缺乏现实依据,难以实现提高盈利能力和规模。这四种类型中从良性发展的特征和良性发展的财务后果来看经营活动主导型和投资主导型产生的现金支付能力和投资收益等有显著增强。而会计操纵型并不适用。
4.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研究指标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研究指标
1.总资产报酬率的分析
企业运营资产而产生利润的能力是资产经营盈利能力。而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就是总资产报酬率。即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它使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运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资料可以计算。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的好坏及资产盈利能力的强弱与总资产报酬率成正比。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总资产报酬率时需要与企业的前期的比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比率等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影响该指标的不利因素,便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2.净资产收益率
2.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也叫股东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净资产利润率。是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也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从而判断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一般而言,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该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销售毛利率的分析
销售毛利率指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成本。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等于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的差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基础,只有毛利率足够大事才能产生能盈利。销售毛利率对选择投资方向、预测企业的发展、衡量企业的成长性发现公司潜在的问题、评价经理人员经营业绩、预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每股收益指标
每股收益也叫每股盈余、每股税后利润。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是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分析股票每股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每股收益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在分析时,可以在同行业的公司间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相对的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还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从而了解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5.每股净资产指标
每股净资产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是反映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的指标,是保证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投资者了解每股权益和进行投资分析。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多。
6.市盈率指标
市盈率指价格除以收益所得的比率。可用来判断企业股票的潜在价值。企业发展前景越好市盈率越高。需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发生亏损或者全部资产利润率很低时每股收益可能为零或负数,因此市盈率很高,所以必须结合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分析。
(二)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期财务报表上多个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从而分析公司目前和历史的状况,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好坏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根据不同的财务分析目的,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作为股票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需要注意的是分析项目的科学性、可比性、相关性以及全面客观的分析;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指为分析某一指标而将该指标构成因素进行拆分,分别找出各因素对该项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揭示指标差异的成因,便于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3.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指将各种统计数据、综合指标收集起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通常有:时间数列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指数法、相关分析等。
4.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更能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系统、完整、直白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项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
四、机械设备的行业及公司分析
(一)机械设备的行业分析
近年来机械行业的成长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充分的发挥了它支柱产业的作用。但是,由于机械行业受国家固定资产增减幅度的影响,以及行业处于成熟期,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另外机械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驱动因素
(1)全球经济增长现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局势仍然处于艰难的复苏阶段。到2013年全球经济总体的局势开始有所好转,但世界经济仍保持低速增长的调整期,但对刺激政策的依赖程度降低,复苏基础逐渐稳固。而美国经济增速仍然缓慢,欧洲国家经济仍然持续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日本经济基本保持缓慢增长态势,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开始加大。我国仍然面临外需不足、出口增长缓慢;国内物价上涨、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等压力,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
(2)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2013年1-8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69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3%,增速与1-7月份持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6%。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8/8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以三一重工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