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资料^论文参考选题-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二)
7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提示](1)内部转移价格及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作用。(2) 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价原则。(3)主要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与适用范围。市场价格、经协商的市场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
转移价格、双重内部转移价格。
7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提示](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及影响。(2)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的取数。 (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的方法。(4)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的侧重点:关联关系的判断;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关联方之间承担的债务与费用及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的影响。(5)关联交易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7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提示](1)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特点。(2)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使用的资料。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定期财务报告、临时报告及证券市场的其他信息。 (3)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
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4)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分析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80.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提示](1)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含义。(2)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的重要性。(3)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政策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政
策选择及变更等。(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的方法。
81.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提示]指出当前财务学科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在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及其知识结构的要求,展开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说明存在的主要障
碍与解决建议。
三、管理会计部分
82.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提示];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异同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存货成本计算比较分析;变动成本法与损益计算原理;变动成本法与产品价格关系研究;变动成本法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应用研究;变 动成本法的应用环境分析;如何实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融合;变动成本法的改进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83.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提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的含义与意义;管理会计假设前提与财务会计假设前提的区别分析;管理会计基本假定内容构成研究;管理会计原则探讨。
84.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提示]投资决策的概念与意义;如何把握资本预算;投资决策经过哪些程序;投资决策方法体系;投资决策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项目现金净流量的计算方法;投资必要报酬率;投资风险计量与防范;投资决策贴现法的应用要求;投资回收期的计算与应用;投资报酬率的计算与应用;净现值法的计算与应用;现值指数法的计算与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计算与应用;如何进行更新改造决策;如何进行租赁与购买决策;如何进行投资规模决策;如何进行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分析;如何进行限量投资决策。
85.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提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的管理会计地位探讨;会计职业道德与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诚信与管理会计师。
86.预算管理研究
[提示]预算管理概念分析;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的关系研究;如何理解预算管理的内容体系;如何构造预算管理的运行体系;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在公司治理下预算流程的设计;公司战略如何制约预算目标;预算编制方法(定期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与概率预算)的应用分析;预算控制原则与方法;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预算调整制度建设问
题;预算考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87.关于ABC法的研究
[提示]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作业与作业过程的初步研究;成本元与驱动因素的初步认识;作业成本计算的环境要求分析;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作业成本管理的程序;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88.责任会计的研究
[提示]责任会计的概念分析;责任会计的发展阶段与每个阶段的特征;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责任会计中心的特征与类型分析;投资中心的性质与特征;
利润中心的特征、类型与适应范围;成本中心的特征与适应范围;责任会计的报告体系;责任会计的核算程序;单轨制与双轨制;集团公司责任会计体系的建设。
89.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提示]业绩评价制度的内容分析;业绩评价制度的建立依据与原则;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平衡计分卡;如何运用经济增加值(EVA)与市场增加值(MVA);战略业绩评价要点;业绩评价与薪酬制度的关联性分析;如何构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90.标准成本的研究
[提示]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类型;标准成本的作用;标准成本的种类与选择;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标准成本单。
9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提示]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与形成发展过程;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9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提示]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义与功能;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的特征与适用范围;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的特征与适应范围;以协商定价的特征与适用范围;双重内部转移价格制度。
9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提示]成本差异与差异分析;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耗费差异;双差异分析法与三差异分析法;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成本差异的结转。
94.关于敏感性分析
[提示]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中敏感性分析;投资决策中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应用条件与局限性。
95.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提示]成本控制目标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的内容与结构;成本控制原则;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分析;质量成本控制制度;即时成本控制系统的理论意义与运用条件。
四、审计部分
96.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示]独立性含义的界定;影响独立性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现状;如何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7.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提示]审计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的范围内,所表现出的职能和作用有所不同。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监察、鉴证和评价三个具体职能;审计在国家财政关系中的作用;审计在市场经济契约性关系中的作用;审计在协调管理关系中的作用。
98.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提示]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属于监督保障系统的一 部分;国家审计能否发挥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否有效;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为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意见,但从宏现经济调控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明确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职责;解决各种矛盾,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
99.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提示]任何审计报告的出具都必须是以合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而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审计证据必须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
100.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提示]审计属于所有权监督形式;所有权监督和经管权监督的不同;所有权监督与经管权监督共同构成经济监督系统。
101.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提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三种形式;审计组织体系的设立依据、职责和权限;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的标准;健全与发展的措施。
102.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提示]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改革与完善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完善现行审计体制,加强审计工作的对策。
103.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提示]现阶段研究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与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组织质量控制的关系;加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方案研究。
104.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提示]分析当前国家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弱化的原因;新形式下强化国家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重要性
105.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提示]国内外审计风险的相关准则;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定性与定量分析;审计风险的特性与成因分析;防范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06.比较审计初探
[提示]比较审计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比较审计的特性;实施比较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比较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及审计结果的运用研究。
107.论经济效益审计
[提示]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效益审计的特性;经济效益审计实施主体、程序、方法、内容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
108.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提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实施范围、相关规定与必要性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特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程序、方法与内容及其实施方案的研究。
109.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提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典型问题分析;新形势下完善内部审计的方案设计。
110.论财政同级审计
[提示]国家审计体系,上下审计与同级审计,理顺审计体系,促进依法审计;目前同级审存在问题及导致原因分析,在新的财政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同级审,同级审方法的改进,同级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1.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提示]验资作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内容,风险高、问题多。导致的原因既有注册会计师本身在执业过程中形成的,也有社会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针对验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加强验资风险防范;审计组织对验资质量的控制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健全。
112.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提示]当前资产评估问题的揭示;导致众多问题的原因分析,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评估结果使用的重要性协调,资产评估方法的改进;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
113.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提示]在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系统下,受审计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制约,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的条件下,审计策略的制定和运用的现实意义;结合审计工作论述制定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运用审计程序策略和确定审计范围及审计重点策略。
114.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提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的产生及发展,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应用的前提,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对该审计体系的改进措施。
115.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提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构成内容及其演进过程;新的形势和审计环境对现行体系提出的挑战;适应新的形势提出审计式方法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116.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提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制度与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现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117.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 [提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的含义;有关法律对法律责任的规范;如何避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118.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提示]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要点;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机制的设计;完善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机制。
119.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提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过程;目前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内容;与国外审计准则体系的比较;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120.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提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模式;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不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完善。
121.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提示]新会计法中对内部审计的规定;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模式;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与协调。
122.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提示]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内容;独立审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质量的作用;与国外审计准则比较中得到的启示;独立审计准则的改进措施。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2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提示](1)从构成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部分分析此系统的安全性问题。(2)从构成电算化系统的系统软件部分分析此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这里的系统软件主要指的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 系统。(3)从构成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软件部分分析此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12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提示](1)从数据输入错误和操作错误两个方面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2)从操作的一致性、界面的一致、与手工操作习惯是否一致等方面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操作性。
125.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提示](1)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业务管理与财务核算一体化的系统。(2)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划分子系统的原则。(3)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126,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提示](1)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具,发展及其迅速。使用者需要学习、适应。(2)从工作环境、操作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对策。
127.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提示] (1)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现在信息技术,也正在并将继续对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产生重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2)分析因工具的进步引起
会计实务中人事安排、岗位责任、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变化。(3)探讨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的演变。 (4)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5)进行理论上的归纳。
128.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提示] (1)对传统会计职能进行分析:必要性、可行性、 买现性、效果等。(2)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开发出的新的职能空间以及对原有空间的更有利的支持。(3)对新职能的较为 详细的分析:目的、意义、实现方法、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4) 对传统会计职能进行再认识。
129.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示](1)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去总结和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随着Wm的加入,国内各行业的企业由于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管理手段,规范企业司
运作,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变化也预示着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是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发展方向。
130.网络会计研究
[提示]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引入企业会计工作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改变了周会计的工作方式,从而也影响和改变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模羽式。网络会计为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司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系统安全问题。因此研究网络会计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是网络会计研究的重要方面。
131.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工作的审计
[提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数据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流程,从而使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与手工系统具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保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安全、可靠,数据真实、准确,需要有一套适合计算机系统工作特点的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研究主要集中在:
(1)计算机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2)如何针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
(3)如何评价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发现 其中的不足。
(4)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
(5)如何引入先进的工作方法,提高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审计效率和效果。
会计学专业资料^论文参考选题-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