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管理的规范是国家发布的有关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其工作原则是系统协调原则、平衡收支原则、适当弹性原则、比例优化原则、灵活组织原则等;而财务会计的规范则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等。
4、目标不同。
会计的目标是真实、科学、准确、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资料、依据和信息。财务管理的目标则有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观点。两者的目标不同,一方面是由于它们各自的对象特点不同,另一方面还由于它们所欲满足的要求不同。会计的目标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及外部利害关系人的决策和评价要求,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则直接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要求。
5、在企业管理中所处地位不同。
财务管理是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职能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同劳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一样,属于企业管理部门。它以财务为其直接管理对象,在其主管的专业范围内具有直接的决策职能;而会计是企业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会计部门不是业务管理部门,而是基础性的综合部门,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会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知识技能,熟悉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财务管理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求要有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态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别力,善于抓住机遇,大胆、适时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明确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便于区分财务责任和会计责任。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清财务与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如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必须明确会计代理机构与被代理单位的责任,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2、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会计与财务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当前的会计改革针对会计假账问题。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从制度上消除假账产生的原因,成效显著。
通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过去由国家大包大揽、代替企业理财到还权于企业的重大转变。财务面临着如何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问题。主要涉及两个以下层面的财务管理:
第一,经营者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必须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学会在市场中找财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第二,出资人财务管理。特别是国有投资者的财务管理,如果一味强调还权于企业,可能导致管理失控,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影响经济的发展。科研工作。学校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上,应合理安排财务与会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偏废。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会算账,而且要善理财。在科研中,应加强我国财务与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研究,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同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的概念和法律法规框架。在内容上既要注重会计标准和会计职业道德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有资产存量大的实际情况,将促进企业科学理财与加强出资人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不断完善,财务与会计呈现“分”趋势。这正是二者之间本质区别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分好”,才能对我们的会计改革起到推动作用。使我们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