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因素制约应对策略:
1.量力而行,以市场周期作为基准调整企业规划
“审时度势,以变致胜,在战争和政治角逐中是同一条原则,同样适用于生意赚钱决策中。”[①:《人生处世二千问:现代经商200问》,德仁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经济与产品一样也是有市场周期的。我想,我们已经到“见好就收”的经济格局中了,“性感突变的‘艺术时代’结束了,诸神黄昏,理性的‘科学时代’降临。”[②:《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吴晓波著,中信出版集团,2017 ]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都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了。若是投入期,必上“人无我有”的项目。若是成长期与成熟期,必“人有我优”。若是衰退期,要不退出市场;要不从新上项目。
2.借船出海,与巨头共舞
企业家圈子有一种说法,即“创业也是一种游戏,低层玩的是实业;中层玩的是资本;高层玩的是权贵。”大多数民营企业,其实属于低层次的。如和资本搏杀相逢,十有九死。如和权贵资本相逢,你只能拱手相让。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所有的优势都被民营企业的新“寡头”垄断,所有的扶持都向国企偏移,且有跨国财团靠了雄厚经济实力半路截杀,在这种大的趋势之下,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至好加盟其间,借其强大的资源走一条新的路子,正如一句浙江民谚,“宁为好佬站船头,不为烂怂掘锄头。”
(二)政治法律因素制约应对策略:
1.时不我待,解读大方向中蕴含的无限风光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只要读懂大方向,也是机会多多。我想,第一是“一带一路”,这是国家战略,对于民营企业中从事外贸的而言,可以从这方面思考突破。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差异较大,大多西方国家仇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压制中国。而中国和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却有很多共识点以达成更多合作。第二是“城市化”,这是社会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城市化上面出于落后的状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但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尚不充分;中国经济运行和成长中存在着一系列失衡,但最为重要的失衡是发展本身的不均衡。而这种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最为集中的体现,便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特征。”[③:《城乡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之路》,鹿媛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城市化除了带动基础建设相关产业以外,也会带动其它的产业参与其中,这风风火火的“造城运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不也是新的机遇?
贷款难,一直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银行业而言,似乎有一种偏见。政府国土与经管等部门,应该多为银行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在土地使用与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王健林有一种观点,“远离政治,亲近政府。”这个有道理。民营企业既要跟政治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成为牺牲品;也要靠近政府,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于企业的职能。
2.必由之路,产权保护有待完善
一家生产多家仿冒,真假品牌同上市,既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也造成了供需的严重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说处罚成本太低了。恶意抢注册有侵权性质的商标,商标权侵犯著作权等时有。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家民营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要从立法上有据;司法上公正;执法上严格来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三)科技因素制约应对策略:
1.一针见血,引进科学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常常和“垄断”挂靠,这是由于物质技术条件是行业中数量有限甚至一家企业的主要原因。这又称为技术性壁垒。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则是行业中形成人为障碍从而导致垄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垄断与竞争的关键差别在于企业控制市场供给的能力和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①:《经济学:思维与方法》,孙家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从经济学的思维来看,这是一个供大于需的时期,完全的垄断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大多数企业可以从合理的价格方引进科学技术,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芯片行业为例,美国不提供时,由日本、台湾等提供;也可以和欧盟国家合作联合开发芯片。
2.循序渐进,企业科技化改造需资源整合
我们已进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期,企业的科技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第一是主动接入这个新生科技圈子,借力发力才是上策。第二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或者进行技术升级。这都需要借用其他团队的科技资源。要和有关的科技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强强联手达到合作多赢的局面。
(四)打铁还需自身硬:
1.当局者迷,企业家需要带头时刻学习
常常有企业家说,我是如此忙,哪有功夫学习。这种说法是曲解了或者是完全不懂学习的重要。企业家要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决策、战略管理、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全部精通,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或者深造。且必须每天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组织来说也是一个好的示范。多去其它企业看看,学习人家先进的方面。
2.井井有条,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在管理上淋漓精致。我们说,管理有四个着眼点,即“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确立。方向的把握与积极性的调动。纠正偏差。”[②:《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使得这些目标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层面上同步实现。这就需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把企业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即组织有条;部门明确;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3.集思广益,发挥企业人才的作用到极致
如今的民营企业,都有创新难的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人力资源的作用得不到极致的发挥。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变革,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环境。同时企业必须想办法为每个员工办理社保。
4.任人唯贤,以股权激励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变革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常常提到激励二字。我们常常使用各种激励方法: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正激励、负激励等等,但至好的其实是股权激励。
有一句名言,“人无股权不富。”民营企业员工普遍缺乏使命感,其实关键原因是员工不曾拥有企业股权,不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或非上市(合伙人企业)。当员工拥有股权成了企业的老板之一,此时即融合为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但股权激励是一个体系工程,要围绕“正确认识、考虑周全、开阔眼界”三个重点。[①:《股权激励:实践与创新》,单海洋、张志敏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股权激励要确定一种激励模式,有严格意义上的工商注册股份,按《公司法》享有股东权利,承担股东责任。也有华为一般的虚拟股。虚拟股可以转化为工商注册股份。若是虚拟股,同时要设置附加条件来约束。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我认为准出准入制度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5.参政议政,整合利用大平台的资源
一位著名演讲家兼企业家说过,企业家的成功,靠70%人脉+30%知识与其它。[②:《卖产品不如卖自己》,陈安之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人脉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资源。但一直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只顾自己的企业,非任何社团成员。这既不利于拓展人脉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家应积极参选人大政协,努力申请加入企业家协会、行业组织等,既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也有利于企业的公关事务。
(五)营销因素制约应对策略: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