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能概述。
二、会计职能的定位。
三、会计职能同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
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顺人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四、会计职能与会计环境。
五、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现代会计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相关、满意的会计信息,使之更好地实现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以反映为主;而在生产力水平较发达、管理水平较高的今天,记账、算账、报账已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的经济监督和核算作用便成为会计的重要职能。无论是从会计本质来看,还是从会计的发展及现状来看,会计的职能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必然会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识。
关键词:会计 观念总结 二职能 会计环境
浅谈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概述
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在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并在八十年代达到高潮,从“一职能”学说、“二职能”学说到“全职能”学说,各种观点都有,分歧很大,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主要是“二职能”学说,即反映(核算)和控制(监督)这种观点。
(一)会计基本职能
1、首先是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其次是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二)会计职能演变
1、会计职能的形成阶段
当会计处于原始或者雏形阶段时,“单式记账”会计的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计量”,即人们通过头脑的或账本上的简单计量来衡量其劳动成果。当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通常需要对这种计量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比较,此时会计的管理职能就诞生了。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计量这种最初的会计行为就是人们‘关心’的想法下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计量不仅体现了人类原始会计思想的产生,还体现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生产生活资料进行合理配置,虽然这种管理行为本身也是原始的,但它却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当然在这一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还远未成熟,会计的职能也主要体现在“计量”、“核查”、“比较”上。如果用会计职能来描述时,“核算”应是这一阶段对会计职能较简明及准确的表达。
2、会计职能的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欧洲,特别是英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而此时,会计已经从原始的“单式记账阶段”转变为“复式记账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向有良好效益的企业积聚,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分散于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多数所有者远离经营实体,失去支与能力,但作为所有者集团,他们又关心其投入资本的保全,以维护其利益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管理职能就逐渐显得重要起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管理工作最初是由财产所有者自己从事的,但他“一旦有了足够的财富,他就会把干这种操心事的荣誉交给一个管家”。马克思的这段话是和会计的核算,管理职能思想相一致的,尽管在这一阶段,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但其本身所具备的核算及管理职能的事实已无可质疑了。
3、会计职能的成熟阶段
第一次民办大战以后,泰勒的科学管理法逐渐渗入产业界,为现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给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会计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为管理会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方法的出现。另外,多种形式的会计分析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开始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此产生了急剧的资本集中,许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使会计的管理职能开始被社会广大阶层普遍接受。
二、会计职能的定位
(一)马克思关于会计基本职能论述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扫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现代会计哲学》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它提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认识角度不同,因此,对会计职能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首先,以“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人有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监督本身的含义为“监察”和“督促”,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按照按的目标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产性、产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赋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进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建全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参考于“现代会计的特质”《财会通讯》管理活动,春“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力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级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其二,从“观念总结”中的“总结”来看德文愿意是“合成”、“综合”,因此,将“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有过窄之嫌,因为,会计人中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二)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
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支持者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及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从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以往的诸如强调会计是一种提供财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会计工具论相比,会计信息论无疑有其先进之处,首先它认为会计是一个过程,从而否定了工具论”。其次,它还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杨纪琬教授就曾指出,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有以偏概全不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来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制度,防弊措施等也随处可以显示会计的管理职能。
我国最早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会计学家是阎达五教授。他们在1980年参考于《管理会计与发展案例》的《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思——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不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我是倾向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因为,无论从微观的角度还是宏观的角度来看,会计在组织、综合经济信息方面和利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都是紧密结合的,近年来涌现出的宝钢等的问题已充分证明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管理作用,会计发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角,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成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做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虽然从表现上看,决策是由最高管理层决定的,但事实上,决策并非仅仅是拍板的一瞬间,它是一个过程,包括在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关键的。
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地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三)会计职能内涵
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涵在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及精度等会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而参考于《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提到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角、影响范围及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会计由原来的主要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向服务于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不、债权人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另外,代理人理论,产权经济学等机关报兴经济学前沿理论也给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会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中枢。
三、会计职能同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顺人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一)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系
会计目标概括地讲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具体而言,地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与会计职能相比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另外,会计目标是适应于特定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后的,这就使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而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单一的东西,因此,不难看出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地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同会计职能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会计职能,会计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得到实现,这好比一个人只能挑100斤的东西,你硬要他挑200斤,这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我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前提,职能在先目标有后,参考于《21世纪会计问题研究》。
(二)会计职能与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会计人员运用特定的技术作用会计对象行为的程序或方法。会计工作的进行是有具体的会计方法构成,并有会计人员的行为推动,因此,会计方法是会计职能由潜在的有用性转化为现实作用的关键,会计方法选择不正确或不科学,很可能导致会计职能窒息,要使会计职能得以良好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方法,所以我认为,会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在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方法,使之更好地实现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三)会计职能作用
会计作作是指会计活动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经济环境下实际产生的效果。会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即会计工作年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二是会计活动本身,即会计职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程序。由于会计的作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作用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会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会计无论在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在微观经济管理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有效利用下实现的,会计的消极作用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的失真上,它不仅使会计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而且还会造成人们对会计正面作用的怀疑。所以,要使会计作用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必须在有效利用会计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找出当时会计工作实际运行效果和经济环境,找出当时会计工作实际运行效果和会计职能需求之间的距离,发现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挖掘会计工作的潜力,从而逐步完善和加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四、会计职能与会计环境
勿庸置疑,会计的所处的环境对会计目标的确定和会计模式的选择是有重大影响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出自然存在。
(一)会计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影响是最大的,诚如一位名人所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点已为我国经济改革以来的实践所证明。并且我们也看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来会计制度的变革。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及形式的变革也会带来会计职能的返朴归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地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从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而且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二)职能者,事物之固有功能也,会计职能应当是会计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担负代理国家行使行政监督权,这不是会计所固有的职能,而是外部强加的责任,19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已经独立的今天,会计的监督职能随之解除了,如果说有会计监督,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业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虽然牵强,无可厚非,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其一,会计人员属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企业,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厂长经理,实际是一个“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厂长经理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岂非儿戏?其二,要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企业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是执行部门,会计人员是否是执法人员?谁来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实际上把这超负荷的监督职能强加于无职无权的会计人员身上,其结果只能导致法规效力的弱化,而会计人员的唯一选择就是为自身利益所驱使,站在企业一方,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法律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果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对与决策也视同监督,未免把监督的含义扩大化,如此以来,恐怕就不存在没有职能的工作了,有意地拓宽会计职能,造成后果是会计对其他工作的职能和财务、审计、计划等工作的越俎代庖,这种“侵权”行为违反了职能界限必须明确的管理,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
五、结束语
现代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财务信息为职能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以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作为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下,服务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会计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源,无论是从会计本质来看,还是从会计的发展及现状来看,我认为,将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和管理是合乎情理及科学的。虽然,在目前,会计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会计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在经济的管理活动中将会得到人们广泛认可。
参 考 文 献
《会计研究》、《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对外经贸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