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内 容 摘 要
通过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问题阐述,原因分析,从会计人员自身以及会计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浅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长期工程的途径。
会 计 职 业 道 德 问 题 研 究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社会职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标准。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记账不合规范、账目混乱、数据拼凑、对工作随意敷衍塞责。不学习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固步自封,专业工作能力不足,业务素质低下。
当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为违法违纪的经济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会计报表。
(二)、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丧失了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财务信息准确度不够:
存在会计信息不完善的情况,没有充分反映单位财务运行状况;还有些会计人为“加工”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做文章等,都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没能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实际地反映情况。
(四)、被动地位:
由于没有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管理权和任免权,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业绩。会计人员的从属地位,使他们的工作完全控制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不能完全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被动的做假账,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从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的造假案件中,不难发现,巨额的会计造假往往是单个的会计人员难以操纵和控制的。会计人员往往并非心甘情愿造假,而是由于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依赖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唯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形成了“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局面。
(二)、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迷失:
部分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为了出成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被一些财务人员理解成为了维护集体或地方利益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会计职业道德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
(三)、会计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会计人员每天跟“钱”打交道,首先必须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然而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如挪用,侵占公款等。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诚信的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要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除了通过的会计人员加强自身会计职业道德来引导和规范外,改善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会计人员应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忠诚老实、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修养。由于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解决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环节,其主要表现在会计行为上,主要人员中会计人员是必然出现的。最根本的就是会计人员遵守法纪,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树立行为准则,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采取的途径有:
1.积极参加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广大会计人员要以积极的心态支持、关心并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扎实学习,不流于形式。同时强化继续教育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的落实,以充分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任务。
2.日常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会计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财税信息、经济动态,才能做到精通业务,做好会计工作。平时对专业知识要注意留心学习,潜心积累,更新提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丰富而又及时更新的专业知识是我们会计人员的看家本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会计人员有着更客观的意义。
3.提倡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虽然会计人员长时间从事某一具体业务,有其连续性和熟练性的优势,但这样会阻碍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各种岗位的会计业务,不利于业务能力的提高。应大力提倡实施会计岗位轮换制,使会计人员在多会计岗位上都能得到实践机会,促进会计人员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二)、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误区:
一谈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能许多人都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会计人员自身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出污泥而不染”,这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说服力,成为枯燥的说教。因为,职业道德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同思想道德相比,职业道德更具有其社会性,它是指人们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的遵守虽然具有自觉的性质,但相当多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受到外部环境的。所以,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从减少外部不良环境影响,净化会计外部行为环境着手。
2.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本文将从消极方面谈会计外部行为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这些消极的影响和干扰,主要来自于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和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职业道德。
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我们没理由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都具有超强的分辨能力和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但我们可以多花些力气去铲除污泥,铲除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
3.会计职业道德是个长期建设行为:
1)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泊,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2) 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应立足于本职工作,操守为重,监守准则,应做到入账工作的合法合理性,账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无误,按时地编制合格标准的财务报表,及时、真实、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这信息的反馈链上也有无可脱卸的责任。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之外,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操守为重,坚守准则是会计工作者的立业之本。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会计制度2001》出版社 2001
2.E.约翰.拉森,[美] 《高级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会计法培训教材 立信出版社 苏州市财政局编 2007
4.财经法规 中国财经出版社 江苏省财政厅编 2007
5.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政部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