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的现状分析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内 容 摘 要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财务管理学也不例外 ,近年来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会计理论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 ,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结构正在逐步形成。相比之下 ,对财务管理学则不够重视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其根基和结构框架都需要革新 ,因此 ,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创立科学合理、结构严谨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已是我国财务界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财务理论结构体系研究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财务管理学也不例外 ,近年来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会计理论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 ,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结构正在逐步形成。相比之下 ,对财务管理学则不够重视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其根基和结构框架都需要革新 ,因此 ,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创立科学合理、结构严谨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已是我国财务界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要弄清什么是财务管理理论,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理论。根据《韦氏国际词典》对“理论”一词所作的解释: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实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辞海》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但不管人们对理论作怎样的叙述,我们都不难看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且是相辅相成的。从理论本身来看,它是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从实践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活动的必然结果。它们互相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作用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 ,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与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 (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 )、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 ,展示其整体框架 ,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 ,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 ,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 ,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的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严重滞后。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变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 ,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并大胆借鉴西方成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 ,对我国社会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 ,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 ,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 ,而对其他理论问题 ,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环境及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 ,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 ,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 ,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 ,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 ,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 ,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 ,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其次,层次不清楚。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 ,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 ,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 ,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 ,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 ,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 ,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第三,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 ,协调一致 ,做到前后呼应 ,逻辑自治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分类 ,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 ,没有明确的主线 ,因而前后不能贯通 ,首尾不能一致 ,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 ,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基础。但关于逻辑起点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本文在提出了逻辑起点的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的主要观点的分析评价,提出了以财务本金和财务目标为起点的双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即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选择逻辑起点。明确了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以后,再来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就容易得多,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 ,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基本的理论范畴 ,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我国财的务界研在究财务管理理论时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 ,进而对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进行阐述。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 ,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 , 由于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的理论范畴,它不能联系财务系统与财务环境、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并且它如同真理一样,无法让人们完全懂得,只能无限地接近,即不具可知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逻辑起点。这是因为 :(1 )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 ,与实践缺乏直接的联系 ,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 ,使一些理论难以受到实践检验。 (2 )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因此 ,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若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便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也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3)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 ,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 ,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 ,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4)在财务管理教学中 ,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 ,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些年以来 ,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其理由是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它是缺乏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 ,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 ,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 ,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 ,“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 ,它不是纯客观的 ,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 ,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 ,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 ,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 ,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 ,此外 ,财务管理目标还受到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 ,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 ,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 , 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才有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将财务管理环境确定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无论是财务本质 ,还是财务管理目标 ,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 ,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 ,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 ,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 ,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 ,笔者认为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 ,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 ,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 ,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 ,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 ,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 ,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 ,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 ,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造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 ,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 ,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 ,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 ;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 ;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 ,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第二种观点是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 ,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 ;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 ,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第三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 ,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 ,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 ,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 ,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 ,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 ,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 ,即理财环境 ,或称财务管理环境 ,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 ,从理论上讲 ,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 ,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 ;从实践上看 ,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对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构造具有质的规定性 ,即具有决定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本质属性功能的理论。它是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根本 ,是其他财务管理理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包括定性理论、定位理论、定责理论三个层次。其中 ,定性理论层次包括财务本质、财务管理性质、财务管理特点等理论元素 ;定位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实践地位和财务管理学科地位两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定责理论层次由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客体、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等理论元素所构成。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表现和实现的理论。它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 ,为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观念要求两个分层次 ,后者又包括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原则等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 ,是联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运行理论的“桥梁”,有了该层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才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
财务管理运行理论是一套有关财务管理实作的应用性理论 ,其内容涵盖财务管理的程序、方法、组织管理、权责关系以及各要素、环节的耦合方式及其内在机能等方面。它与财务管理实务密切相关 ,直接指导财务管理实务的运行和操作 ,是财务管理实践机制的理论。从财务管理运行的内在要求看 ,该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程序理论、财务管理方法理论、财务管理体制理论、财务管理机制理论和财务管理组织理论等。
参考资料
1王化成 :《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载《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66页
2王庆成 :《关于财务管理学体系的研究》,载《财务研究》,1 991年第 1期
3李相国、卢春泉 :《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载《财务研究》,1 991年第 3、4期
4王化成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新思考》,载《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