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定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和影响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态。
(一)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态,主要存在的问题
(二)这些问题反映在账簿上造成的状况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提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意识
(三)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力度
(四)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五)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六)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内 容 摘 要
真实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单位情况,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无法满足各方面获取信息的要求;如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还会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
[论文关键词] 会计信息真实性 治理措施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称客观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要求会计事项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一切会计记录都应当做到有凭有据,可以查验。同时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合法的会计账簿进行编制,不能凭空捏造,也不能出现账簿系统与财务会计报告不相符合的情况。
真实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单位情况,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无法满足各方面获取信息的要求;如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还会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我国《会计准则》第十条中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规定为:“会汁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就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和影响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了或个人、或公司单位、或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实力。会计信息的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还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造成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误,企业单位生产经营决策失误,助长违法乱纪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滋生,还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例如浙江JY集团有限公司(下称JY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拥有相当知名度和规模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食品饮料制造、加工和销售。JY集团1999年度会计报表由JY集团本部及杭州SL食品工贸公司、浙江桐庐JY皇家实业公司、浙江JY集团嘉兴保健饮料厂、浙江JY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五家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报表汇编而成。1999年合并会计报表反映,该集团年末资产总计45,382万元、负债总计27,296万元、所有者权益18,086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当年会计报表未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2000年7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JY集团及其下属四个子公司1999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JY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经检查后调整会计报表,该集团实际资产为20,098万元、负债为15,66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431万元、利润总额为3,271万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虚增了126%、74%、308%,利润虚增达3,488万元。检查结果被财政部门公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还有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是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因此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曾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亲笔题写校训——"不做假账",这正是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有些甚至非常严重的背景下题词的。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态。
(一)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态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态令人担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会计信息反应真实性不够。企业怎样对待会计确认、计量、陈诉,对适合用户需要的、具有肯定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有具体会计准则举行范例。而我国现在只发表了基础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还未出台,企业的会计行为主要由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行为范例。另外,管理职员和财会职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现行会计制度,也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缘由。
(2)会计信息不准确。主要是由于会计职员素质不高,对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程序、要领不熟习,以至造成帐帐之间、帐实之间以及帐表之间数字不符。
(3)会计信息不完备。主要包括反应不全面和展现不充分两个方面。造成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的使用引起的,如少计利润以到达偷漏所得税的目的等。第二个方面主要是现在我国尚未创建完满的会计信息表露制度。
(二)这些问题反映在账簿上就会造成:
(1)收入和成本费用不真实
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想方设法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隐瞒、转移或虚列收入。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以数谋官”,少列成本、费用,多记收入;有的无视国家规定“以数谋私”,从本企业甚至小团体利益出发,任意扩大成本、费用,隐匿收入,逃避国家税收;还有的企业利用待处理或待摊销项目,调节盈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这些都可能导致会计核算不实。在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是出现问题最多的领域,已发生的许多案例,都与这个问题有关。有的公司、企业没有按照收入确认标准确认收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常见的收入操纵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入,其目的是为了粉饰公司、企业的经营成果,提供假的财务指标,以便能够配股、发奖金。另一种是推迟确认收入,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掩藏一部分收入,万一以后期间利润不够,就拿这部分收入来充实;另一方面还可以少纳税。
公司、企业操纵成本、费用的主要方式有:将费用作为资产挂账,导致当期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将资产列作费用,导致当期费用高估、资产价值低估,既歪曲了利润数据,更不利于资产管理;随意变更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导致成本数据不准确。所有这些做法,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必须加以纠正。
(2)资本、资金不真实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影响,从形式上改制,注册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企业虚增收入和利润,却无利分红,蚕食资本;有的企业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在核对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时有空挂漏失的现象,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款项,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措施
根据以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对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本人提出以下对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国家统一的会计人员资格考试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同时,会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以便适应加入WTO后所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将会减少工作中的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首先,应制定出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建立适应当今时代特征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自觉参加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2)提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意识。
《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把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责任落实到单位负责人身上,如果单位提供会计信息虚假,单位负责人就要受到法律追究。因此必须经常组织单位负责人学习会计法规,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已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职责,减少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3)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力度。
针对单位内部门管理松驰、控制弱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现实中,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等非法活动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 首先,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也就是说单位内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互相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 其次,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就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监督,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还要建立会计信息复核制度,加强核算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监督。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的可能性。
(4)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的许多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治理结构,如董事长和经理的兼职、外部独立董事、董事会的规模等都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人可能利用操纵会计信息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从而损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能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进而从根本t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之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无愧于"经济警察"这个称号。一方面,应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和后续教育,来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通过法律手段严历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一气、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部门监督,使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可靠的保障。
(6)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做假账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并要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如企业会计信息失实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不仅对个人加以惩罚,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使他们不敢再拿自已和企业的利益冒险。这样,会计信息的失实机会可能会大大减少。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全社会都应积极关注,怎样保证所有被使用、被流通的会计信息都是真实的,也是管理决策层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可解决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由上至下,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才能净化会计信息的供需环境,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会计信息市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会计信息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1)刘国成.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5 (2)
(2)段英姿.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职业判断[J]. 业审计与会计. 2006 (6).
(3)陈晔. 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 企业家天地.2007 (1).
(4)宋波. 试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 科技资讯.2007 (2)
(5)郭俊英. 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