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及项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存在的原因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特殊问题处理
内 容 摘 要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 ,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帐务处理 ,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因此,本准则中的“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12月31日,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含12月31日发生的事项。如果母公司在国外,或子公司在国外,无论国外母公司或子公司是如何确定会计年度的,其向国内提供的会计报表均应按照我国对会计年度的规定,提供相应期间的会计报表,而不能以国外母公司或子公司确定的会计年度作为依据。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及项目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至实际对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其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也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不再适用,则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两种类型。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存在的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所有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对于有利和不利事项,均按同一原则处理,即如果属于调整事项,对有利和不利的调整事项都应按本准则的规定,在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后,调整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如果属于非调整事项,无论是有利或不利的非调整事项均应在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这类事项的披露 ,或者对企业资产存在状况提出新的证据 ,或者对企业财务状况或收益评价有重要影响,因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规避潜在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日后事项的披露和审计 ,形成对上市公司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这类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 ,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因此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会计操纵行为。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帐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这里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上年度的有关帐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帐后已无余额。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不需要对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但由于事项重大,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应在会计报 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会计政策变更; (8)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单独加以披露。 (三)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发生的事项是属于调整事项还是属于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就已经存在。如果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该事项就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如果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日之前并没有存在,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该事项则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 【例】A公司于2008年12月10日销售给B公司一批商品,货款及增值税款共计800万元,全部货款A公司尚未收回。销售合同规定,B公司于2个月后支付全部款项。2009年2月5日,由于B公司遭受非常损失没有能力归还A公司全部款项,A公司估计只有40%的货款可以收回。2009年3月20日,A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 分析:在本例中,最终导致A公司无法正常收回全部货款的原因,是由于B公司遭受了非常损失。而B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遭受非常损失这一事实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因此,A公司应收账款无法正常收回的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不需要对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但由于事项重大,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应在会计报 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企业应当对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作出披露。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无法估计的原因。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证据,应当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核算原则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已经在资产负债表日结转了有关账户对于损益类会计账户结转后已经无余额。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发生在财务报告报出年度,所以应该分别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的,应当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入和利润的事项,减少以前年度费用和亏损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收入和利润的事项,增加以前年度费用和亏损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借方;调整完成各事项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无余额。凡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事项和涉及增加或减少盈余公积的事项,均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进行核算。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核算 1、资产负债表日后结案核算 【例1】A公司于2008年10月5日状告B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并要求B公司赔偿800万元损失金额。B公司的专业人士认为,这一经济事项很可能导致A公司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于2008年12月31日确认了一项600万元的预计负债金额。2008年资产负债表日,法院正在审理该事项。 2009年2月25日,法院宣告B公司赔偿A公司800万元损失金额,A公司收到B公司支付的赔偿款项。A公司于2009年3月15日完成200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B公司所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以后实际支付的赔款金额可以在所得税之前扣除。A公司与B公司的所得税率均为25%,A公司与B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调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1500000元 ; “应交税费”调减2000000元 ; “其他应付款”调增8000000元 ; “预计负债”调减6000000元; “盈余公积”调减150000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1350000元 ;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如果涉及货币资金收支项目时,均不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产项目和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字。将涉及货币资金收支项目作为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年度的经济业务处理。 调整利润表有关项目: “营业外支出”调增2000000元; “所得税费用”调减500000元 ;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 : “净利润”调减1500000元 ; “提取盈余公积”调减150000元 ; A公司: 调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 “其他应收款”调整增加8000000元; “应交税金”调整增加2000000元; “盈余公积”调整增加600000元; “未分配利润”调整增加5400000元; 调整利润表有关项目: “营业外收入”调整增加8000000元; “所得税费用”调整增加2000000元; 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 “净利润”调整增加6000000元; “提取盈余公积”调整增加600000元
【例2】甲公司于2008年10月1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甲公司销售商品成本为80万元,商品销售款项为100万元,增值税款17万元,货款及增值税款共计117万元。乙公司支付了全部款项。2008年12月15日,乙公司向甲公司提出所售出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将甲公司所售商品全部退还。 甲公司认为该批商品并未存在质量问题,资产负债表日双方意见未能达成一致。2009年2月20日,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全部商品退回。甲公司与乙公司所得税率均为25%,甲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为10%,2008年度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在3月10日完成。
有些交易或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生的,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的调整对企业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正确披露 ,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规避潜在风险。如果不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就有可能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四、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特殊问题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指出,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表批准之前提议和宣布发放的财务报表所属期间的股利,应该加以调整,或加以说明。也就是说,这一事项可以作为调整事项,也可以作为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公司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如何处理,各国的做法不太一致:在澳大利亚、英国、中国香港和日本,根据业内惯例,是将这一事项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期间的会计报表;而美国则是将其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果将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作为非调整事项,那么,报告期间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利润分配这一部分内容将是一块空白,这不便于股东了解公司当年的利润分配情况,放在下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反映也无太大意义;虽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还需经股东大会批准,但两者的差距不会很大,通过调整后的报告期间的会计报表,仍然可以大致反映公司的利润分配去向及金额。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采用将这一事项作为调整事项的处理方法。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订的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假设对股票股利采用与现金股利相同的处理方法,在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时则需作为负债处理,这势必对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产生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一些股东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解,所以对股票股利应采用与现金股利不同的处理方法。实际上,分配股票股利只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发生变动,并不对负债和权益比例产生影响。此外,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增加资本时必须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注册资本。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在股东大会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后,才正式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登记。因此,虽然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是在同一利润分配方案中提出并批准,但其中的股票股利不应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而应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等到股东大会批准并且办理了增资手续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参 考 文 献
1、周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
2、张翠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1998(12)。
3、李根宝.浅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J].会计之友,2005(1)4、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