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提要 2
二、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3
三、统计数据失真产生的影响 4
四、根治统计数据失真的对策 4
五、致谢词 7
六、参考文献 8
内 容 摘 要
用数据说话是统计的本能,一把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不亚于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信息市场的统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近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
[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
浅析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报的统计数据,其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进行决策和调控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因此统计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然而当全国上下都关注经济发展时,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批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其效果都不得不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虚假信息的误导,造成许多决策的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对这一严重后果,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我认为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彻底根治,我们必须标本兼治,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1、社会道德失衡,诚信严重失范,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显着提高,但无庸讳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社会诚信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这种道德失衡、诚信失范的现象不仅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统计数据造假的一大社会根源。它影响到了作为调查者的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者,也影响到了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的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影响到了我国各级领导干部。
2、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一个重要源头和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干部的考核任免,开始对其业绩进行量化考核,这应该是干部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对于定量考核的某些指标(如:考核各级政府GDP的总量及增长速度)我们没有进行严格、科学、规范的审计和评价,正是由于这一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缺陷,使某些领导出于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统计部门授意和间接施加影响,使之按其意志编造或瞒报、虚报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和助长了整个社会数字做假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重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给各级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3、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是造成统计数据造假日趋蔓延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从领导到群众,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调查者到被调查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统计数据造假与其它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一部分人出于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数字造假心知肚明,且彼此心照不宣,甚至协助造假、做假。其次,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使本已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助长了社会上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
4、统计部门自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失真、失守的关键因素。
由于现在我国统计部门还没有财务部门那样严格的自律制度,所以统计人员和统计部门没有会计人员那样高的责任感和纪律约束感,因此也弱化了为保证统计数字质量而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降低了自己对假数据的责任意识、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放弃了扞卫统计数据真实的神圣职责,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失去了最后的保障。
5、统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和领导的自身素质水平不高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
首先现阶段我国统计队伍业务素质水平较低,造成统计各工作阶段科学性差,对统计工作各环节控制不严谨、不合理,造成了统计数据不同程度的失真。其次,作为被调查的社会各界,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及素质水平,导致记忆、记录、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数据失真。最后,由于部分领导干部个人思想觉悟、业务能力较低,向统计部门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不是经过科学调查得到的,而且仅凭个人臆断、拍脑袋拍出来的,当然会使统计数据失真。
二、统计数据失真产生的影响
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因此,为了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必须力求采集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然而有的单位,特别是企业为了避免有关部门依据所报统计表了解其真实情况,而将其指标报低(比较典型的就是劳动工资报表,有相当多的单位有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现象)或报高,也就是瞒报或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认为报表数据正确与否与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报错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对总体影响也不大,随便报个数据了事;有的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从而不能保证所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数据“失真”直接影响到以此为依据作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统计数据失真的治理。
三、根治统计数据失真的对策
1、加强社会道德诚信教育。
在进人新的世纪后,我国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并在全社会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对于统计数据的造假问题,已不单单是法制就可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社会共德、职业道德道德、诚信的教育,提高全党、全民的道德诚信意识水平,仍应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
2、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与相应的升迁与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如授权专门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前不可先通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等,严格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应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干部的政绩大小群众最掌握、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实施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可改变过去那种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弊端,组织部门通过政绩公议制度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政绩评议活动,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让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准确性,增强他们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
由于长期以来对《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对于统计数字造假这一违法现象,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也很少有人去举报或抵制,因此很少有数字造假者得到法律制裁,致使《统计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震撼作用,助长了数字造假的不正之风,使统计数据治理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统计法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像宣传《审计法》《税法》《会计法》那样,进一步加大对统计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统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并全方位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处理一批严重的统计违法案件,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要与人大、政协、监察局、法制、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大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统计数据质量将得到较大提高。不应把“不断加强统计的执法力度”变成一句空话,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出应予以严惩。同时,必须追究其部门负责人、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尤其应追究当地主要行政领导的责任。建立健全统计信息质量责任制,完善统计信息质量考核办法,严格奖惩。
4、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
在统计部门,要象会计部门的财经纪律一样,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制度,以严格约束、监督统计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对违法的统计工作人员除依法处理外,一律清除出统计队伍。二是对参与违法的领导,一经查实,必须依照有关法规从重从快处罚,决不手软,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三是将处罚费用与统计违法行为责任人挂钩,从经济上处罚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把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罚,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5、努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全社会统计意识。
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在统计工作中,做到“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并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其次,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工作,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面,包括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经济理论、会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所有统计人员都必须通过严格考核,获得专业技术证书才能持证上岗,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根本保证。同时积极在全社大力宣传统计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认同意识,特别是提高政府、企业领导于部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源头上杜绝数字失真的问题。我国加入WTO后,统计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计体系。这样,统计知识的更新、统计方法的改革、统计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全体统计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总之,提高统计数字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工程。统计数据不实,甚至在统计数据上造假,会误国误民。统计数字打假求实,大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统计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下,在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努力下,其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会逐步提高,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我国改革在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中顺利进行,使国民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加快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致谢词
本次论文我得到了王静教授的精心指导,是我在自己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得到了加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王教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对王静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及衷心的祝福。
学生:匡晏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参 考 文 献
1、朱传云.对统计信息失真的思考.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8
2、罗建梅.浅析如何减少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教育,2005年(6)期 49
3、王德运.统计信息失真现象透析.平原大学学报,2005,(4)期 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2009年6月29日修订第一章第七条,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