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质量成本基本理论
二、产品成本与质量成本
三、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剖析
四、质量成本核算
五、应用质量成本进行控制
六、质量成本的分析
内 容 摘 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应当认为成本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和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探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问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影响成本管理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宏观成本管理的因素、 社会环境的因素等。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不但要研究企业内部因素还要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予以解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是要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程序包括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标准的论证、制定实施成本控制标准的措施 成本控制的实施、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差异的消除等。在降低成本工作中, 可通过成本设计、产品设计等与传统降低成本方法不同的一些方法进行。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其具体的特点,研究变动成本计算、质量成本计算、及时生产方式和作业成本法等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研究如何将其运用于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实践中。
关 键 词:
质量成本 产品成本 制造成本 会计核算
质量成本问题研究
成本是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产品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消耗状况和企业专业管理、基础管理的强弱,其中同质量管理水平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质量成本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国内企业目前普遍偏高的质量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成本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成本管理、责任会计、企业质量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质量成本是把产品的质量与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术与经济溶为一体的现代成本概念。严格来讲,质量管理是过程,目的是成本控制。只有在准确的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质量成本基本理论
(一)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二)质量成本的内容由两个方面构成
1.运行质量成本
(1)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一切费用。如:质量工作费用。(2)鉴定成本:指在“一次交验合格”(包括一次拆箱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如:进货测试费。(3)内部缺陷成本:指产品交付用户前,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如: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4)外部缺陷成本:指用户在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如:保修费。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指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演示和证明所支付的费用。如:产品质量证实试验和评定费。
(三)意义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2.从质量成本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3.促使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推行质量管理工作。
4.拓宽成本管理道路,使成本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价段。
二、产品成本与质量成本
(一)从财务会计标准上看
财务会计标准是仅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税务、股市等)为目的来设计的,而不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设计的,因此质量管理费用就被埋藏在生产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里,企业内部管理者不能从财务报表中清楚地看到各项质量管理费用的组成和之间的变化关系。而产品成本则不然。
(二)从成本核算角度上看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中,产品成本是以“产品”被作为唯一的有形成本对象进行核算,并没有对其他的成本对象进行核算,包括质量成本。
(三)从费用分配角度上看
生产制造成本里的质量费用被分配到产品上去,一方面,把属于质量成本的费用张冠李戴地分配给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把质量成本这个属于企业管理不善的成本加到产品上去而最终转嫁到顾客的身上。这违背了企业管理是以顾客满意为目的的宗旨。
三、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剖析
在财务会计中,计算产品成本时实际上是将发生在生产制造成本质量费用分配在当期的产品成本中,这是合乎财务会计标准的。但是,企业管理者却不能从中直接得到质量成本的信息。
事实上,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有形成本对象和无形成本对象是平等的,质量成本作为独立的成本对象并不依赖产品成本对象。因此,质量成本不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上去。另一方面,从会计配比原则的角度出发,由于质量成本产生不仅对当期的产品有受益或受损的影响,而且对以后会计周期的产品都会有受益或受损的影响(如质量培训对员工的素质提高是有长期意义的)。所以,如果一定要把质量成本分配到产品上的话,就应该把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中所生产的产品总产量除在此期间的总质量成本,计算结果就是单位产品的质量成本。由于质量成本是有长期意义的,因此在企业是理性经营的前提下。每年的质量成本是应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的,而每年的产品产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即使是将质量成本分配在产品成本中,所分配到单位产品的质量成本还是零。
由此看来,质量成本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是组织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成本是对质量损失费用的管理。制造合格的费用不属于质量成本的内容,它是属于生产成本。
质量成本的高低是衡量组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尺度。由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要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产品。
四、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根据有关会计资料(如废品损失单、质检等人员的工资表)和为了取得完整质量成本资料而增加的原始记录(如检查和试验记录、返修通知单、产品保修记录),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分类归集质量成本,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反映质量成本及各组成部分的发生情况以及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并与质量成本预算对比,寻找差距,进一步改进质量与成本关系。
企业要进行质量成本管理,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成本习性简单的说,就是成本及其动因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的动因就是质量,质量成本的习性就是质量成本与质量之问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越高,质量越符合要求。而质量越符合要求,其故障成本也就越低。因此,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越高,故障成本越低,反之也是这样。
质量成本核算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质量成本数据从帐户中可直接收集,如检验费用、保修费用等,可从帐户中经过分析收集.也从会计原始凭证中统计收集。
(二)质量成本的项目设置与核算
在会计科目及成本项目的设置中,可以增设一级科目——质量费用,并按照其内容设置二级科目。根据车间生产工艺特点,还可设“停工损失”等细目。
按照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和责任单位.准确地归集质量成本费用。
(三)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提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制订质量政策、目标和质量改进的依据,质量成本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质量成本。
五、应用质量成本进行控制
由于质量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成本习性不同,对不同项目要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控制。故障成本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一般来说,越低越好,但是,对于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不能简单地以数额大小加以判断,因为它们之发生乃是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质量成本控制的宗旨就是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以质量成本习性为指导.在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协调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预定质量标准下,质量成本最低。那种不惜成本一味追求高质量是不可取的。
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寻求最佳的质量成本控制点,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系统。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把企业产品额外损失减少到最低点,工作重点是确保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并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目标。
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可通过以下方式达到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的预算和核算的差异分析。
2.四项质量成本之间在预算和核算方面的变动比较分析。
3.质量成本的变化趋势分析。
4.质量管理费用的成本动因分析。
5. 质量管理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动因分析。
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周期的每一个过程,即研发与设计、制造、售后服务都对产品功能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发生的全部成本。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关注,企业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成本。为了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必须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价值工程、产品质量成本等方法。
六、质量成本的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是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重点,经过努力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质量成本的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
分析比较本期质量成本与上期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发展的趋势。
(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为了能够清楚地显示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全部质量成本总额,同时分析出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的情况,找到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
(三)质量成本科目与其他基数的比较分析
即由于质量损失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是考核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四)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分析和研究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成本构成的变化,是选择最佳质量成本方案,探求降低质量成本途径的主要方法。
(五)求最佳质量成本点
依据质量成本控制状况,寻求企业最佳的质量成本。这个最佳值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六)质量成本的计量
质量成本从计量上可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由于质量成本的计量与确认是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因此与每个企业日常财务核算的口径并不一致,质量成本往往被掩盖于传统会计帐簿中各个科目里,如原材料、工资、折旧、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因此,在根据日常财务会计的记录追溯显性质量成本时,我们往往需要对与显性质量成本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当期发生额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归属于显性质量成本的金额,再予以汇总,最后得出一定期间内显性质量成本的发生额及其明细。对质量成本的准确统计和核算是指导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关键。应该看到,质量成本控制只是企业总成本控制的一
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产品成本、效率成本、销售地区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保成本、作业成本和资金成本等成本进行控制。随着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管理工具的产生和逐渐成熟,为企业在全面成本核算和分析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周宝源.管理会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玉明戚本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卫军,何有世.试论面向产品创新的质量成本控制[J].商
业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