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范畴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
1、财务目标的确立必须服从组织目标
2、财务目标的确立要在企业总体目标与社会目标间谋求均衡
3、财务目标必须与非财务目标一起统一于企业总体目标
二、常见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思考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财务理论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财务实践问题,因为财务目标的规定直接决定了公司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但在财务理论中,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而其中较为流行的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此三种较为常见和流行目标的优缺点的分析,得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作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的结论,并对得出这一结论的思考给予阐述。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逐步成为企业家的共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并最终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实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对企业财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处理财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有了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将更有效地考核自身财务管理绩效。然而,然而,财务管理应追求什么目标,经济实践中各有偏好,理论探究上见仁见智。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它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组织、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现实条件约束财务目标有相应不同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缺点分析,得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作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的结论,并对得出这一结论的思考给予阐述。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范畴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
所谓目标,就是指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
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先进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
1、财务目标的确立必须服从组织目标
财务活动作为组织的一种重要活动,财务目标必然服从组织总体目标。对于作为营利组织的企业来说,企业目标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企业目标往往是经济目标、技术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的统一或综合。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各项目标的内涵可能不同,所处的地位也不同。虽然企业目标的确立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但应该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并不一定等同于企业目标。特别是当企业的社会目标或技术目标等非经济目标处于支配地位时,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与企业主要目标不一致,而处于从属地位,此时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处于从属地位。当企业的经济目标处于支配地位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主要目标高度相一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就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经济目标是一致的。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其组织目标是单一的,表现为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其财务目标也是服从于此的。
2、财务目标的确立要在企业总体目标与社会目标间谋求均衡
财务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是相一致的。但是与社会目标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矛盾的方面。企业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创新,引进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更新设备,培养后备人才,从而为社会带来新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还会带来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成员的财富,这是企业财务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方面;然而企业也可能单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非法行为或违背商业道德,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害职工和其它企业利益,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等等。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又要兼顾企业的社会目标,并在两者中谋求均衡。
3、财务目标必须与非财务目标一起统一于企业总体目标
组织目标是一个包括组织总体目标和各个职能部门及低层管理者的分目标在内的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对于企业组织来说,企业的分目标可以概括为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非财务目标包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研究与开发、生产率、人力资源、内部的创新与学习以及内部流程等其他标准。这些非财务目标从不同的方面规定了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应达到的状态,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因此,企业的非财务目标在与企业目标协调的同时,也必须与企业财务目标取得统一。
二、常见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争取较多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该观点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利润代表着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财富增加得越多,就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因此,创造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失去了赢利能力便失去了生存的依托,发展更无从谈起。只有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企业才能在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之外,进行扩大生产,提高自身抑御风险的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从目标管理看,利润最大化目标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因而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因此,采用利润最大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①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忽视长远发展。②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润指标主要通过会计系统获得,容易使经营者产生制造虚假利润的冲动,忽视了不确定性与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事实上,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时间越早的价值越大。如今年取得1OO万元的利润和明年也取得1O0万元的利润,二者价值是不一样的。③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例如,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获利100万元,一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企业获利则全部是应收帐款,并可能发生坏帐损失,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创造最多的财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该观点认为: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股东财富由其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表现为股票价格最高化。在财务管理中,股票的市价是投资者根据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股票所做的价值估量,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股票的市价与风险成反比,投资者所冒风险越高,投资收益越不稳定,要求的报酬率就越高,股票的价值就越低。股价的高低,反映股东财富的大小,可以直接衡量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程度。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部分缺陷,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普通股市价具有可观测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决策的长期影响。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从字面上可以看到该目标被限制于上市公司,对为数众多的非上市企业来说没有意义,而我国现阶段的上市公司只有1400多家,因此不具有普遍代表性。(2)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股东财富最大化仅以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核心,其财务目标只是站在投资者或股东的角度说明企业财务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忽视了职工、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等相关方面的利益和众多社会问题,容易滋生内部人控制,这样会导致股东财富最大化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3)股价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然而,股价受外部环境、管理决策和公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股价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从公司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来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而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又是由企业的投资项目、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决定的。企业当局可以通过政策方面的选择调节当期利润,从而调控投资报酬率,同时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发展及资本流动、投资者信心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使股价发生涨落,因而使股价一定程度上偏离股票价值。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该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等;二是该目标反映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三是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四是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然而,该目标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于股票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揭示企业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特别在即期市场上的股价不一定能够直接揭示当期企业的活力,只有长期趋势才能做到这一点。(2)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现代企业不少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相互持股。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价最大化没有足够的兴趣。(3)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
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思考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在以上提到的几种主流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中,笔者认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现阶段企业应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方向。笔者得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作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的结论是基于以下思考形成的: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更应加强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没有资本保值,就没有资本保全。二是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的目标。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三是维护利益的目标。即正确处理与协调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这三个目标的关系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要提高“三个能力”,也必须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和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对财务活动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实际上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决策与管理,提高“三个能力”,实质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化,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实质上是使各方的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因此,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一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其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保证了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较合适的目标。
最后,尽管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企业价值计量困难问题、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问题,但是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技术的发展,企业制度设计的完善,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作为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目标还是最可取的。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二)克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缺点的对策建议
1、改革财务管理模式,走资本运营之路,加强预算管理
企业的经营应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以财务管理目标带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在对市场作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在保证企业长期价值的前提下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即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企业价值最大化。
2、改变旧的财务组织体系
财务部门主要工作是会计工作,对风险及信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务管理职能发挥不充分,没能起到参与决策的作用。企业应另辟蹊径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专门组织、协调、规划、落实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让财务部门真正参与到企业的预测、决策中去。把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离,建立一支有创新精神和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队伍。
3、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管理
做好投资决策、实现适度规模,降低企业成本;适度举债,控制财务费用;控制销售费用;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机构,控制管理费用;定期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成本异常变化情况,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成本费用支出;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控制可控成本。实施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制度,在实际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将预算控制方法与反馈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将已经分解了的预算数据以标准成本、模拟成本、定额成本方式引入实际生产经营,并与实际发生数据相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以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提高收益或修改、优化预算。期末可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奖惩制度相联系,真正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常见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得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作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不可否认,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理应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企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企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最佳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等,《公司理财(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4、荆新 王化成 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吴应宇 陈良华,《现代公司财务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
6、陈玉菁,《国际财务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
7、陈玉菁 宋良荣,《财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MBA必读核心课程"编写组,《财务运营管理》,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9、王建华,《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刘秀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日标理论综述》,财务管理,2009年第7期
11、张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展方向初探》,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7期
12、胡伶俐,《财务管理目标初探》,管理纵横,2009年第4期
13、杨静,《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