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措施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标准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几种途径
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内 容 摘 要
有了规模就有管理,随之就有了约束,有约束就有人想摆脱它,如何摆脱呢?有可为,有可不为,关键在于付出,而付出取决于监督,监督不是面面俱到,密而不漏,而是在于监督体系和制度的落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一切都在变,市场经济不断的变,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向会计领域里渗透,使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对单位、社会和国家贻害无穷 。首先是给投资者、债权人决策带来误导;其次是使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生产企业经营中的某些矛盾,利润虚增,造成国民收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账,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再次,失真的会计信息容易造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为某些作风不正而又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凭据长官意志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 贪污腐化大开方便之门,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以蒙混过关,毒化经济肌体,动摇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之本,污染了社会风气。
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是由于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社会经济监督不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差等。无论是由于何种原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人的因素,特别是会计人员是主要的,我认为要防范社会信息失真,最主要的是加强对会计从业职业道德的培养。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财务状况的一种特定主体经济信息。它主要通过货币量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量点或一定时期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据统计它占到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会计信息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系统对经济业务活动加工而输出的各种数据,是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它包括簿记信息、报表信息和会计分析预测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完整性和明晰性等质量特征。会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是会计工作的核心,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部门单位据以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故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对宏观经济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来说,会计信息是他们进行决策的依据,对他们的利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政府来说,会计信息还是税务机关据以对企业进行征税的重要依据。因此所有现代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应遵守的会计信息的记录、反映及披露方式。然而,近几年财务会计的真实性遇到了挑战,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会计信息的载体如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可以传递有关状况、经营成果及以及现金流转情况等方面的信息,经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动趋势和未来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各个企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①有的是因为当企业利益同国家发生冲突时,有的企业法人代表,会计人员常常忽视国家利益置财经纪律、职业道德于不顾,弄虚作假,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②有的是政治因素,主表现在政绩考核、干部造拨上,就是由于这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从而使某些人不顾会计信息的失真;③也有的是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④还有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⑤有很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出于各种目的指使会计员人为造假,或虚增利润,找虚利成本,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利数据掩盖贪污受贿,这种现象目前较为普遍。⑥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如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各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⑦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的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标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我国已经有过注册会计师由于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被吊销执照的。如此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⑧经济利益是常见的造假原因,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存在得到直接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求也使造假者,对物质财富和富足生活的羡慕,对保官升官的期盼,对出人头地的向往,这方面的追逐往往是最残酷的,最无情的。已经有过很多例子,如成克杰、胡长清、李嘉廷等,其后果是走向罪恶的深渊,只能到十八层地狱去反思了。就 “保官和官”来说,有一部分领导在其就任前,原任领导工作突出,业绩较好,这个新任领导感到剌手,加之自己的能力有限,就只能玩会计数字的游戏了。
鉴于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的严重后果,我们力求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措施,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在单位实行会计监督。单位的财务均由主管领导一笔审批,实行内审制度。由于会计人员可能和领导勾结,建议会计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二)针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差的情况,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续教育;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培训合格者上岗,不合格的不能从事会计工作,以防 滥竽充数。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企业鉴证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令人深感忧虑。这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惩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的注册会计师,保证这个行业的纯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四)实际工作中有的会计难以开展工作,营绶于指使,不能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做账。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这样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通过会计委派还可避免一些有关系,素质低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五)要加强对单位领导者的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议的重要性,适当的时期要对各单位的领导者进行财经纪律的学习,使具更多的了解会计的重要性,《会计法》的严肃性,使其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会计工作。
(六)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财政部制度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制约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七)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量决定因素。因些,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合格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常常在的财务管理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道德兼备的优秀财会人员脱颖而出。
为什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呢?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它对会计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同时;职业道德还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混乱。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度和发展, 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今后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有利于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是高。会计工作者最基本职业道德又是“不做假账”,就是说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必须以诚实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随而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是什么原因会导致做假账呢?
1、属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性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城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专长有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种目的往往向会计施加压力,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和国家的财经法纪,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就象“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都是负责人直接指使下所造成的,这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但是会计为什么不揭发、不 上报、不抵制呢?这就是职业道德问题。
2、政府管理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走政绩,搞政治目标,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其他任务,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在这里会计虽然很无奈,但总得有起码的职业标准啊。
3、会计人员本身缺乏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 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不顾行业实际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逐下,不顾一切故意伪造、变造、隐瞒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4、业务不精,纪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政策法规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务。当企业财务行为与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只强调搞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中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上下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 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加之我们国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能给违法者带来更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制假者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的法律监督机制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丧失原则、有意隐瞒真实情况、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违背了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有必要在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国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做出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
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会计法规同时还要求,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体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在于人,因此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使其依法、合理生产经营,杜绝输出失真会计信息的念头。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新的内容,要求更高。会计的业务素质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的体现,业务素质不仅包括财会工作日常财务处理、预算决算、资金筹措及其运行、经济预测及熟悉相关经营活动等能力,还应包括对有关会计、财政、税务、审计等方面的法律、规章、政策、制度、纪律是否熟悉和掌握,以及能否遵守、执行等。对此,除需要通过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强化和进行必要的培训外,还应从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角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自觉培养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法律规章以及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洁身自爱、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而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恰恰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坚实基础。
我们要从源头上制止造假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治理。①依法治假,规范性防范。②狠抓原始凭证的取得过程。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④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⑤要强化会计监督。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素质。⑦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目前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中之重,也是势在必行的。今后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高速发展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上行为准则和规范。作为一个财会工作者,政策观念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保证政策、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对各种浪费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有效的抵制;同时要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简治国的作风。
我相信只要会计工作者严格按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从事会计工作,加上广大社会各界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参 考 文 献
侯加恒,《企业会计制度2001》
郁键、王淑珍,《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有关思考》,河北财会,2001.6
蒋义宏、陈高才,《会计诚信的判断与诚信危机的治理》,财会月刊,2005.5
刘泽荣、孙玉甫,《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会月刊,2005.1
陈向阳、彭捷、杨林,《注册会计师违反诚信的经济学分析》,财会月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