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相关问题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的影响
三、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内 容 摘 要
我国现有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已超千万。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大问题,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之重要的。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截止2009年,我国现有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已超千万。在一个企业里,无论其规模大小,都需要设置会计岗位。可见,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大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相关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的影响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会计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坚持原则、参与管理。但也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严重的滑坡,主要表现在:
1、会计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很多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既繁琐又复杂,看到业务人员的各种社会应酬,更是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什么出息,婆婆妈妈,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2、会计执业纪律松弛。在会计职业界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会计工作中,任意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等。更有一些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这些失范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假账大量盛行。中国会计学会会计诚信课题组就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曾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同时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此调查结果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当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严重程度。
3、职业心术不正。在市场经济下,有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追求私利,监守自盗现象严重。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贵州省贵阳市财政局许杰在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交通部财务司综合处雷勋平自1995年至1998年期间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向下属单位划拨国家基本建设限额款的权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和科技经费共计8000万元,受贿31.5万元。此类案例枚不胜举。
不可否认地说处于经济领域风口浪尖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极大地阻碍着国家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设想,会计数据作为国家或企业的经济运作最基本的数据,如果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而形成虚假,对企业的决策,对国家经济运作的决策会产生多么大的偏差,决策错误会导致的后果,于企业,是经营失败,效益下降,于国家就是经济失衡,产生危机。
三、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引起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首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强烈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历史性挑战面前,由于长期以来对道德教育的忽视,许多人暴露出国民素质方面的严重欠缺,道德水平下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抬头,重利轻义的思想在社会上滋生蔓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人生信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旧社会的沉渣泛起,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都是不争事实。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其次,受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影响。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基本上是非强制性的,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所以说,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但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为严重的事,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没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正像有的会计人员在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到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2、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经济体制上的大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大变革,许多方面要破旧立新。但遗憾的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明显滞后,我国尚没有针对会计人员制定出专门的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都是散见于《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总会计师条例》等法规中。而且大部分法规只是确立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原则性的指导,只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也仅仅只是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内容过于概括、简单,没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应该遵循的标准,无法具体指导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使人无所适从。而且有些职业道德规范相当部分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却未作变更,迟迟没有制定、推出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出现了一些道德“真空”地带,什么是允许的、应该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不应该的,缺乏明确的准则。加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又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行为的约束,要求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
3、会计从业的需要严重污染了会计道德。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导致了会计人员陷入“囚徒困境”。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赖所在单位。会计人员在企业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这种从属性也直接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从属性,换言之,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操守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当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达到个体效益最大化,需要会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时,会计人员便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是贯彻负责人的意图,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包装”,其结果必定是陷入会计造假的泥潭;二是坚持会计道德操守,不作假账,其结果势必会受到负责人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在面对两难困境,会计人员的选择一般会是第一种情况。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是分不开的。
4、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是先天存在的,职业道德品质也不会自发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是由学生在校时期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员工在岗的系统道德教育以及个人在长期职业生活实践中的自觉修养逐渐培养起来的。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起点,是会计职业道德发展和延续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培养会计人员的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日本《21世纪的教育目标》提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重任的日本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还调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英国专门颁发了道德教育大纲,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把教育作为在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中保持其发达地位的重要措施,明确地把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万左右的学生进人会计队伍的行列,这些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将进入会计队伍,从事会计工作。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会计专业类大、中专院校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会计人员岗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
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
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1、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还有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信。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四)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总之,当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领导能够把好财务收支关口,公正明确地反映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不偏私,不滥用职权。并且会计人员能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将会渐渐走出两难的境地,会计人员的诚信度也会渐渐的提高。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并不单单是会计人员,而是需要企业领导、负责人,等等多方面的来共同并且不断的追求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参 考 文 献
1. 叶少霞,《论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5期
2. 庞庆元,会计职业道德篇,交通财会, 2001年01期; 57
3. 黄玉芳,李兆华;《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北方经贸,2001年02期,18-19
4. 冷艳芹,《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海河水利;,1999年04期,41-42
5. 王丽萍,《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