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
(五)财务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综合指标分析主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利用了各个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是权益收益率,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公式为:
权益净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
=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总额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销售净利润×资产周转率
所以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风险与偿债能力等都联系在一起,触及企业营业规模与成本费用水平,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规模与结构等方方面面,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揭示出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附录1:杜邦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这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源头和核心。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投入资金的收益高低,而增加股东财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不论是企业的股东还是管理者都会十分关注这一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收益乘数,而总资产收益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因此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取决于反映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平均权益乘数。透过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高低的形成原因以及发生升降的具体环节,从而提供了比一个单一指标丰富得多的信息。
2.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的综合性也很强,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资产的收益水平。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收取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意义重大。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说明企业营业活动的获利能力和企业所有资产的运用效率决定着企业全部资产的收益水平。因此,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到营业活动和资产管理两个方面。
3.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得要指标。受到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净利润又取决于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水平。因此,对销售净利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到各项收入和费用中去,深入挖掘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原因。
4.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样的资产周转得越快、利用效率越高,在一定期间内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并提升企业整体的流动性。因此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提升它对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整体的流动性非常重要。
5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程度以及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程度越高,偿债能力相对越弱。因些,保持适当的权益乘数是企业债务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持企业收益与风险均衡的重要保障。
6.企业收入与费用
企业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决定企业最终的净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增加企业收入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各项收入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所有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努力开拓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等等,是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举措。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结构是不合理、控制是否严格,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
7.企业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影响着企业的资产效率、企业的负债安全以企业的自有资本实力等等。因此,对企业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企业资产的规模是否适当,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企业整体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资产规模过大,可能存在闲置或低效现象,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流动资产比例过低,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流动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内部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等的比重是否合理,对资产的效率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负债的规模是否适当、结构是不合理,关系着企业负债的安全性以及与资产的匹配程度。负债规模过大,则企业风险太高;负债规模过小,又影响着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流动负债比例过高,则还款压力过大;长期负债比例过高,又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成本。因此对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分析,应结合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分析进行,使资金与资产的期限想互匹配。
参考文献:
[1] 袁淳 吕兆德:《财务报表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全国高等教育自学指定教材,2008年版。
[2] 王德发:《财务报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级会计实务》,2002年第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