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物贸公司的利润从在2012年出现了骤降,而这是建立在2012年该公司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在此之后,2013年营收明显减少,而2014年营收却突然骤降,这就更加说明该公司财务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中国证监会对其进行了调查,并于2014年12月由上海证监局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进行了事先告知。
2.2 案例所反映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2.2.1企业外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总体来看,对企业的外部监管弱是我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为了放宽证券市场,企业的外部监管也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由此,企业的财务问题的外部监管效果也越来越弱,财务造假的成本也相对较低,监管效果弱。
我国长期以来对证券监管奉行零风险的原则,力图透过行政监管的手段来绝对的避免证券风险,这显然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原则。过度的行政监管控制使得证券业缺乏活跃的因素,仅仅机械的依照行政指导来实施行为,对证券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当前的分业监管与证券创新存在冲突。目前,证券产品的创新不断增多,很多跨领域的产品相继出现,于是分业监管的弊病也就暴露了出来,即出现监管交叉时应当由那个机构进行监管以及监管责任应当如何分配等。这就意味着,在证券跨领域产品中,当前证券业监管出现了明显的真空,这对于当前证券监管制度而言是一个难题。 监管惩罚力度不足,证券业违法成本较低,无法起到威慑效果。
2.2.2企业内部会计运作机制不完善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来看,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往往限于形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效果明显偏弱,以至于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例如在投资问题上,投资的决策始终是企业存在较多问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对于风险的评估不足。如投资本身是带有风险的事项,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风险与机遇实际上是并存的,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风险规避的难度也相对较高。诚然,在一般的投资环境下,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且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风险越低收益越低,风险越高收益越高。而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大多考虑收益的多少而忽视了对风险的有效评估,这种对风险认识的不足容易导致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
(2)会计管理的经验化。在企业的发展初期,国家和地方通常都会给相当大的政策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相对较为容易的获得竞争优势,只要其会计管理遵循着以往的经验即可。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相关政策优势的弱化,企业这种经验主义会计管理便会面临着困境。诚然,企业的会计管理需要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经验的决断。事实上,现代企业的决策正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摆脱经验化的束缚。例如,大数据分析决策以及ERP系统辅助决策的应用极大的消解了以往依照经验评判的逻辑。由此观之,企业决策经验化是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理念相违背的。
2.2.3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归根究底是人的行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一大难题。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属于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无法按客观性的原则来进行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操作,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关系,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需要依靠自己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会计信息进行了解,同时债权人可以通过相关指标来判断别人所欠款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大部分管理者为了追求企业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会迫使会计人员在财务上懂手脚。由于会计处于一种被管理、非独立的地位,导致在决策和核算过程中,大部分会计人员被迫按照管理者的意见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路径
3.1 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是从外部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应对的策略,从我国目前会计监管的现实情况来看,加强玩不的会计监管能够有效的化解上述问题,并为企业会计管理的优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而言:
第一,要加强对企业募投项目的监管力度,转变以往的形式监管为实质监管。从上述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会计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与监管形式化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监管部门主要对企业内部的账面进行审查,而账面内容本身就吃饭存在极大的可控制性,如果会计、审计人员对账面内容作出局部调整,则很难通过这种账面的审查来发现。因此,应当加强对企业募集项目的监管,除却账目审查之外应当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的追求,并要求企业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配合监管的执行。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项目自己的流向,限缩企业在募投项目上进行违反职业道德的空间。
第二,增加企业违反职业道德的违法成本,严格执行惩罚。我国上期以来对企业的惩罚力度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对于企业违反职业道德的惩罚往往局限于行政处罚。这就意味着:一方面,由于民事赔偿机制的不足,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往往存在空缺;第二,行政处罚的力度不够,难以产生相应的威慑效果。从总体上看,目前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行政处罚以罚款为主,且最高为500万 元,但是行政处罚的覆盖率仅为30%左右。在上述案例中,证监会对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处罚仅为30万元,且对高管人员的出发也低于30万元,这就意味着很难对相关人员产生良好的威慑效果。笔者认为,对于企业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应当结合民事、行政与刑事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并按照行为的危害程度分别适用上述三种处罚方案。首先,民事处罚是第一道防线,针对行为人各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也是应当普遍采用的处罚手段。其次,行政处罚是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违背行政法规范时,相关部门应当予以处罚,通过提升行政出发的成本来对此类行为人产生威慑效果。 最后,刑事手段是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刑事责任应当个别化,即对特定的主管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2 企业内部设计量化考核指标,提高会计工作效果
各部门对会计信息核算考核目标进行量化的同时,要从工作质量、效率和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因素控制相关指标。
(1)效率维度考核,设定一个合理的期限,该期限设定完之后要用它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期限内完成工作视为工作效率达标。(2)工作质量维度。工作质量维度的指标设计可以考虑该项工作质量不合格的话会继续进行什么工作,例如财务处的现金结算会计信息核算是否及时,都可以作为会计信息核算的而工作维度衡量标准。
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会计信息核算考核制度,能够在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在业务操作的合法的基础上,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更明确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核算考核制度体系进而达到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促进作用。企业会计信息核算考核制度体系不仅是专业理论,还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难题很多。
3.3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违反职业道德反映了企业内部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问题。会计、审计以及财务代理人相互串通,集体失职,这也是上述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足的表现。为此,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措施,具体而言:第一,加强入职前职业道德素养培训。相关人员在入职之前应当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培养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企业之所以出现违反职业道德与其对企业文化认同不高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培养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能够有效的提升公众对于企业的认知,让企业员工在参与企业管理过程中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避免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 第三,加强入职后职业道德素养的长期培育。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财务会计、审计等人员入职后可能会因为种种诱惑或者自身利益需要而作出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职业道德素养后期培育工作做的不足。在相关人员入职后,应当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后期培育,如此才能让相关人员始终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事前的入职素养培育以及事中的企业文化素养培育与后期培育,能够有效的增强相关人员的企业认同感,这对于防范企业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夏昱.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10-214.[2]韩敏. 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再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2:14-17.[3]杨久娇.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分析及诚信建设构想[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2:114-116.[4]周彦.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5:80-81.[5]熊剑春.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 财会通讯,2011,15:15-18.[6]程勇. 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探讨[J]. 企业经济,2011,05:183-185.[7]汪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 改革与开放,2010,08:43-44.[8]李广超. 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