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图二是吉利集团与中国上市的汽车品牌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可以看出吉利位居第一。造成这一原因是因为吉利收购的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沃尔沃,同样也接管了沃尔沃超过吉利总资产一半以上的债务。收购之后沃尔沃国产建厂需要使用的大量资金还未到位,吉利汽车在市场的销售量不乐观,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从而导致了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的汽车品牌,偿还能力大幅降低,不利于后续的银行借贷。
四、整体评价
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后,所面临的资金链风险对后续的整合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吉利集团的销售市场份额的占有对销售业绩具有决定作用,销售业绩的波动对吉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吉利必须严抓产品质量,但这无疑又要增加成本,吉利要进行合理的防控。
完成收购后的吉利集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急剧下跌,这将会导致短期偿债能力的下降,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债务的偿还对吉利带来了风险。后续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吉利的产权比率过高,将带来财务风险,股东的权益需要承担的偿债风险能力受到了威胁,公司筹资能力下降,吉利集团通过银行融资的贷款方式将会面临困难。
五、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的风险防范与建议
(一)优化产品质量,提升核心价值
吉利在不过高提升成本的前提下应该兼顾产品的质量,国内购入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保证沃尔沃本身的品牌优势和形象,提升核心价值,协调好双方的管理模式,维护好沃尔沃高端汽车的品牌优势。吉利要利用好杠杆收购沃尔沃这一契机,增强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二)、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应对过高的品牌运营及开发成本,吉利必须保证拥有充足的运营管理资金,完善好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其效率,控制好现金的流向和途径,确保企业现金流的高效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正确规避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吉利集团通过与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的投资合作获取资金,可转换债券是一种转换高风险的工具,在必要时吉利可以利用相关政策激励债券持有者完成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与股票之间的转换。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吉利集团的负债,增加其股权资本同时也稳定了资本结构。吉利在进行杠杆收购前可以与银行协商计息方式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互结合从而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合理应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影响着经营理念,在对产品制造的定位上应统一,融汇中西方有益发展的观念制造汽车,保证产品能够稳步发展。以北欧是高福利国家为基点,合理协调公会问题,做好维持生产地、研发生产体系、以及人员储备的问题。
六、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国企业也逐渐采用杠杆收购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由此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收购案例。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得到了全球的关注,此次收购案获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在收购之后吉利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要做好杠杆收购伴随的风险防控措施,有效的规避,发挥好协同效应,使吉利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本文中,通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找出杠杆收购背后隐藏的风险,对今后企业在进行杠杆收购时能够更加重视风险带来的损失,有效的经营并购后的企业,提高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潘龙萍,杠杆收购的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活力,2003年第2期.
[2]杨培强,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4年第9期.
[3]叶建木,跨国并购:驱动、风险与规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4]史冬元,论杠杆收购及其防范[J],商业经济,2005年第6期.
[5]侯春晓、李璐,杠杆收购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第11期.
[6]耿云江、顾维维,杠杆收购财务风险的博弈分析与规避[J],改革战略,2009年第10期.
[7]郑梨沙,杠杆收购在中国发展的障碍分析——杠杆收购在中美实现条件的比较[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第10期.
[8]杜林蔚、刘翠翠、陆宇建,并购方杠杆收购的风险控制——基于并购指引的角度[J],管理观察,2009年第18期.
[9]刘斌红,杠杆收购的融资探讨[J],改革战略,2003年12月.
[10]潘彦,企业杠杆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11]张建红、卫新江,决定中国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3年第3期
[12]龚福顺、付跃军,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式——杠杆收购[J],商业研究,2013年第5期
[13]王长征、张华清,杠杆收购的利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条件[J],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