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使存货发生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会相应增加企业的所得税,相应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数据也会偏高,不符合稳健性原则。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此法。加权平均法虽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它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平时不能得到发出和库存商品的单价,不便于随时进行存货的分析和决策。计算得出的平均成本不能将当前的成本与当前的销售收入相匹配。并且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实地盘存制。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所以,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四、 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4.1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的影响
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相应减少;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也会相应地增加;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也会相应地增加;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相应减少。如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而变动,产生不同的数额。
4.2对管理人员业绩的影响
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4.3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 ,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 ,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 ,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比较早期的存货成本与现实的营业收入相配比 ,毛利虚计。若将算得的毛利金额将所得税、股利等减除后,则收回的成本因数额较低,在现实物价水平下 ,难以重置相同数量的存货 ,致使企业不能按原有规模持续经营。
4.4对本期利润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所以在现实核算的工作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也是纳税人调整应纳税额的有效工具。存货计价的基本公式: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存货利润的基本公式: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
可见,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呈反向关系,与利润呈正向关系,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来说,当物价持续走低时,发出的存货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销售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应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税所得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年度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困境,继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
4.5对纳税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后进先出法可以压低期末存货成本、提高销货成本,减少本期应税利润 ,因而减少应纳税所得产生的现金流 ,因此使企业的净现金流入比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为多。但是 ,从长远时期看 ,企业的全部存货成本 ,不管何时形成 ,正常情况下最终会将转化为销货成本。若所有存货均已售出 ,其成本将全部转化为销售成本 ,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无论采用哪种计价方法 ,几个会计期的销货成本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所得税总额、税后利润总额、现金流入总额都是一致的。
4.6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 ,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 ,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
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 ,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 ,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 ,成本较高 ,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
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 ,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 ,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
本。因此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销售成本偏低 ,使得利润虚计。
五、 小结
据前所述 ,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行为影响不同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美国的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 更多的是考虑收益陈报和税收方面的影响 另外传统的观点认为导致较低收益陈报的计价方法将会产生较低的反之则会产生较高的股票价格。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不同 抱着不同的目的,企业选择运用了不同的计价方法,如美国的许多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 英国 、法国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见新准则已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防止我国有些企业在帐面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实际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导致存货实物流转和存货流转相脱节的现象。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人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另外,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几年我国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必须提前采购以至抢购原材料,并加大库存,这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成本核算和当期收益的计算和披露,还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公允、准确的披露存货资产和收益信息,这是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每一个企业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时一定要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坚持客观性原则, 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 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做出决策时, 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使受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叶英华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及对企业的影响 2008·2·3
[2]王刚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财务月刊 2000
[3]张娟 企业如何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 财务月刊 2005(11)
[4]董馥 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中国知网 2009(03)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6]孙小宁 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影响 财务月刊 2006
[7]夏鹏、武李明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一)财务与会计2006.4.27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的毕业论文终于要划上句号了。回首这将近半年的时间,心里有很多感慨,而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表达我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论文开题时,老师针对论文题目跟我们进行讨论,给了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更是一次次不辞辛苦的阅读我们的文章,提出指导意见,帮助我对论文进行进一步完善。衷心的祝愿老师在以后的日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其次,我要感谢给我授业解惑的其他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实,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才能使得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如果没有这些老师的专业提高,我想我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祝他们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