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图1可以看出五粮液的销售毛利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逐年在稳定的提高,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具有形成利润的良好保障。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波动比较小,在2008年-2012年呈整体上升趋势,在2010年-2011年有一定的下滑,主要是受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颁布限酒令和公安机关大力清查酒驾的外部因素影响,而且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缓慢,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整个白酒消费市场都呈现出一种疲软的态势,因此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在这段时间也随着下降,但是在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酒类市场特别是白酒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面粮食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煤电油运的全面涨价,五粮液集团公司及时调整思路,采取了新的市场策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了低价位酒的产销量,提高中高价位酒的产销量。同时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较高的美誉度。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由资本获取净利润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年份(日期)
2008.12.31
2009.12.31
2010.12.31
2011.12.31
2012.12.31
净资产收益率
15.91
22.73
24.28
26.63
31.89
从上表看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净资产收益率呈现上升趋势,逐年增长。说明企业运用资本创造利润的效果很好。
2.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营资产而产生利润的能力。
总资产报酬率=EBIT/平均总资产
年份(日期)
2008.12.31
2009.12.31
2010.12.31
2011.12.31
2012.12.31
总资产报酬率
14.4462
18.8948
17.7509
18.7787
24.1861
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一个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该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近五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五粮液集团的总资产报酬率大大低于上年。而11年又上升,说明五粮液基本及时对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增产节约情况、结合成本效益指标一起分析,改进了企业的管理,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
3.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含义:不考虑企业筹资或投资问题,只研究利润与收入、利润与成本费用之间的比率关系。
(2)内容:利润与收入比率关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利润与成本费用比率关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3)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活动中创造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年份(日期)
2008.12.31
2009.12.31
2010.12.31
2011.12.31
2012.12.31
营业利润率
30.6455
41.2129
39.2164
41.7528
50.3736
(4)销售净利率
企业净利润与 、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一单位的销售收入创造的净利润越多,显示出企业盈利能力更强。
计算公式: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年份(日期)
2008.12.31
2009.12.31
2010.12.31
2011.12.31
2012.12.31
销售净利率
22.8246
29.1553
28.2818
30.2569
36.5239
09年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方面。充分发挥“生产围绕市场转”的指导原则,不断深化过程管理,加强生产过程考核,稳定提高产品质量。营销方面采取了如下策略:一是公司高价位产品将顺应市场变化,制定新的市场支持政策,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构建全价位产品线;二是将中高价位产品与高价位产品的销售并重,着力打造区域和中高价位品牌,提高销售量,同时扩大中低价位产品市场份额;三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现代大型连锁终端的优势,着手研究开发适合五粮液营销的电子商务;四是继续深化营销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营销人员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加强销售服务改革和建设,一切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六是加强“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寻找实力较强的营运商,加大广告宣传,加强国际市场的拓展。产品研发方面。加强公司自主研发和引入外部力量相结合,加强消费者需求调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开发多样化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通过上面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策略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对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横向比较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看出白酒行业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白酒行业在整体上是盈利的行业。白酒行业高端品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五粮液、茅台和泸州老窖依然占据了白酒行业中主要的销售利润。
五粮液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盈利能力不稳定,产生上下波动的问题,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受内部和外部各种问题的影响,白酒消费市场不稳定,没有特有固定的五粮液白酒消费群体,使五粮液白酒品牌销售受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世界经济发展疲软的大环境影响下,国家提倡节俭,大力减少公务消费支出的政策影响下,白酒企业不注重自身质量,生产不合格的白酒,曝光出白酒生产塑化剂事件等质量问题影响下,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不稳定,因此必须大力进行广告宣传,增加销售成本,减少利润,使白酒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以此来改善白酒销售疲软的现状。
通过对白酒行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白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盈利能力水平有相对的波动,说明公司领导者需要制定更加稳定的经营发展战略计划,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从自身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白酒品牌发展战略,创建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提高白酒企业的盈利能力。白酒企业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白酒企业要针对白酒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细分,并进一步确定白酒消费者的需求。许多白酒企业都在做着细分工作,但大多数是从内向外的,是针对白酒企业白酒产品结构的细分。而对白酒消费者的心理与购买行为缺少深入的研究。如白酒消费者喜欢的白酒香型、白酒度数、白酒口感、白酒品牌,白酒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最在意哪些因素与环节都缺少深入的调研,从而白酒企业所确立的白酒品牌个性难以获得白酒消费者的认同。
白酒企业需要准确地把握白酒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消费习惯。许多东西在消费者的心智上是已经存在和固定的,关键是要你去分析和了解它,并使自己的白酒产品与之产生某种联系,品牌就是一个这样的挂钩,白酒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与白酒消费者认知的白酒相一致,这样才能引导白酒消费者购买你的白酒。但是更多白酒企业错误地将白酒产品定位于“绿色、健康、高科技”概念,这些都违背了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虽然白酒企业应重视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白酒生产现代微生物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白酒酿造技术相结合,但白酒消费者应该不会接受任何现代的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化学白酒,白酒消费者宁愿相信那种老酿造技术、老字号。比如说外国一些成功的洋酒品牌,它们生产的酒就是在不断的强调纯手工生产和酿造,以及大力使用年老富有经验的传统酿造工匠,它们总是强调是由经验丰富的高级调酒师凭灵感调制,它们总是给你演示的是一个个巨大的储酒木桶,在酒窖里静静的沉睡着,十年、二十年……,只因白酒消费者在心智上始终相信“酒还是陈的香”。
白酒企业需要确立独特的白酒品牌个性。白酒企业只有深入的了解白酒消费者的心智才能找到白酒产品与白酒消费者心理相连接的切入点,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白酒品牌个性,并以人性化的表达来激发白酒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动力,引起白酒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促使白酒消费者选择那些独具个性的白酒品牌,通过白酒品牌持续不断的传递某种特有的价值信息,从而获得白酒消费者的认同,进而使白酒消费者产生对白酒品牌的情感偏好。
白酒企业需要通过整合传播以使白酒消费者认同,进而形成对白酒品牌的忠诚。由于国民收人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大众白酒消费者市场逐渐分化为多元化市场。进而由于年龄收人的巨大差距,白酒消费群体呈现出“碎片化”。因此为使有限的广告资源变得切实有效,就要找出其中最有价值的目标消费群,并了解他们接触白酒信息的各种渠道,加强各种接触点管理,针对白酒品牌的主要购买人群进行充分沟通,促使他们形成对白酒品牌的忠诚。
“三思而后行”是白酒企业品牌运作的基础,考虑公司现有白酒品牌结构、每个白酒公司品牌的发展势头、白酒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运作经验等因素,许多白酒企业一方面要保证每个白酒品牌获得自身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白酒品牌协作,保证各种资源共享,获得各种关联效益。不同的白酒品牌应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市场,通过各种合并或留强去弱优化白酒品牌结构,避免自我竞争的局面。所以白酒品牌必须避免白酒行业内斗的怪圈,避免重复研发相同白酒产品、广告资源投入浪费等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改正,调整白酒品牌发展战略,在相互竞争中促进对方发展壮大,三者将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打造世界性品牌的希望和未来。
参 考 文 献
[1] 刘宝华.谈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研究[J].今日财富.2010( 4)
[2] 王婷. 浅议盈利能力分析[J]. 科技咨询导报[J]. 2007年28 期
[3] 熊楚熊. 企业收入盈利能力分析[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09年11期
[4]赵荣荣,2009:《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经济师》,第01期
[5]李钢,2007:《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
[6]]单喆敏,2005:《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7]李心合,2004:《如何全面解读财务报表》,南京大学出版社[8]
[9] 程隆云,2007:《财务报表分析(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0]Frederic S.Mishkin、Stanley G.Eakins:《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Stephen A.Ross、Randolph W.Westerfield、Bradford D.Jordan《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2]] William F.Sharpe、Gordon J.Alexander、Jeffery V.Bailey:《invest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3]李芳勇,2002:《创业企业战略对其盈利能力的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2期
[14]刘威,2000:《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辽宁经济》
[15]张荣兰,2002:《浅析企业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山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