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司
市价总值
ISS
软通动力
38,800万
VIT
文思信息
145,000万
HSFT
海辉软件
61900万
CIS
柯莱特
91600万
LFT
东南融通
146,000万
香橼研究质疑东南融通大部分员工都不是公司直接招聘的。截至2010年3月31日,东南融通有4258名员工,其中3413名员工(约占八成)都是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企业招聘的。而这个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叫“Xiamen Longtop Human Resources Services Co”(XLHRS),其在招聘广告中使用的电子信箱后缀却是longtop.com。
5月9日,香橼研究再次发文称东南融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美国一家名叫OLP Global的研究机构也加入猎杀行列,对东南融通与XLHRS、以及其人力资源外包是否存在掩盖成本、提高利润的意图等提出质疑,东南融通股价再次大跌8.26%。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很多网络上的分析来看,东南融通是被瞧准了急于上市的心理,华尔街方面“一手帮你包装上市,另一手却准备捅破泡沫榨干你的市值”。
在东南融通退市的过程中,美国市场的专业人士扮演了“汉奸”的角色,没有他们帮着包装,东南融通哪会按照美国的规则与美国人的思维去粉饰报表、快速上市、获得股市的追捧?没有东南融通的审计公司德勤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同谋,东南融通还不是会实实在在地做事?然后被做空后,东南融通需要花大价钱聘用几家国际知名机构做调查报告,以正其名。当然事实表明没什么太大作用。其后还要应付诉讼,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再其后如果需要离开资本市场,就需要私有化,而私有化又将是一笔不菲的代价。
看起来我们应该说:华尔街是邪恶的。但我认为,这与东南融通的自我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从会计信息角度上看,东南融通正是因为自身非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其被做空。在国内,类似东南融通的人力外包现象是再也正常不过的现象。通过人力外包公司,从报表层面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从而扩大报表上的企业利润。投资者则是通过企业披露的错误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从而造成了决策失误。一旦企业遇到相关问题,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被披露,投资者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不少都有两本账本,这在业界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其中一本账是给国内税务机构看的,这本账本“惨不忍睹”,以便少交税;另一本账本则交给美国证监会,尽量美化自己,便于多“圈钱”。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人是自私的”,人们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合作、贸易等等。而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假造会计信息获取资金、牟取私利,就不足为奇了。
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可大体归结于如下几点原因
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领导人的制裁乏力
这些年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会计立法上方面也成就显著,光《会计法》就历经三次修改。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受利益驱动,蓄意通过有关业务人员或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有的利用瞒天过海之术,使用发票虚开项目套取现金用于“小金库”或“以此换彼”,如:把招待费开为材料费、打着为公家办事的幌子实际中饱私囊;有的实施虚列收入、虚增资产、少摊少计费用、少计负债,或漏列收入、少计资产、多摊多计费用和多计负债的会计处理;更有甚者干脆编制多套虚假报表,用以满足企业或企业负责人的“赢亏需要”或“财务状况需要”,分别用以对付财政审计检查、纳税、贷款、投标、资质审验等。这种领导人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时不但不被严惩,反而得到重用,要想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啻天方夜谭。因此,教育好单位领导人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要求单位领导人要真正做到《会计法》第四条之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比如前文中提及的湖南天润化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案例均是如此。企业如果没有“真实”的意识,只一味追求“报表”,失真极难避免。
监督执法部门不严
国家各级经济监督部门如果都能严格执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变得比较容易。但事实上许多经济监督部门仍有这样或那样的虚监、滥监、情监、惧监、不监、甚至鼠猫联合的现象,这对会计信息失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经济监督部门在履行对各单位检查监督职能时,一年搞一两次,大部分时间不管不问,既使搞每次检查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深入。为什么?因为被检单位已把他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已把他们晕得已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况且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他们已不好意思下手再查了。这些因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状况不佳,管理混乱,使企业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未全部处理在当期会计业务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尤其是投入量大,对外结算业务多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客观上存在结算还帐的压力,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外拖延结算。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不重视、企业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健全、未建立严谨的会计核算秩序等原因,企业内有关业务部门,要么不及时向会计部门报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单据、报表和其他核算资料,要么报送的核算资料没有建立在收支清算和财务清查盘点的基础上,漏项极大。会计人员依据不完全的核算资料编制的会计报表,其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原因。
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把该做的事情归罪于“历史原因”而不予下大力气纠正的企业。
劣质会计文化起了不可估量的消极作用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我国会计工作中不乏优秀的会计文化,但劣质会计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可低估。我国会计界的劣质会计文化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中的雇佣现象、人治现象严重。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创造性,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而行政长官亦喜欢用那些“听话”的会计人员,“不听话”的会计人员往往成了炒鱿鱼的对象。因而淡化了民主意识,强化了集权意识。由于一切顺着领导意图办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格保证”。还有人信奉“和为贵,忍为高”的处世原则,在处理业务时往往不坚持原则,怕得罪领导、得罪同事,一切按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原则办事,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了。因此要消灭会计信息失真就要消灭劣质会计文化,弘扬优秀的会计文化。
会计人员素质低,与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要求的业务水平有差距,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这方面的表现,既包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政策水平低,没有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实施细则并予以贯彻落实,使企业会计核算无章可循;又包括个别会计人员素质差,对本企业的生产基本情况不熟悉,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正确处理,从而造成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会计信息失真最直接的原因。
回想极少提字的总理朱镕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的提字“不做假账”,正是对我国会计人员的殷切希望。
体制不顺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是客观存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变化快,各种法规出台后修订过频,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又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权力约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舆论监督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司法不能真正独立,有些官员滥用权力,舆论监督困难重重,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企业“敢于”造假。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大胆对策
建全法制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制是约束会计信息失真最有力的手段。应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执法严格。让试图“做假”者有更高的成本。对单位和当事人的惩戒并重,经济与行政处罚并重。同时,为财会人员申张正义对侵害会计人员权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真正塑造独立自主的会计人格,使会计人员既能够站得稳,又能顶得住,不被领导、社会环境所左右,从会计人员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倡导诚信经营
从各种事例说明,经营者的“贪”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诚信经营,企业的自律将是一个健康的会计环境的重要一环。
建全监督
让各单位感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要切实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大环境,为企业经营树立信心,提供资源,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经营得当,利润提升,何来“做假账”的必要?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不仅仅是“做账”。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不仅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会计业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政策。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对法规政策的领会能力,对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掌握能力等。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jdjc.mof.gov.cn/zhengwuxinxi/jianchagonggao/201110/t20111011_598596.html
从法尔莫公司舞弊案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王永九,《北方经贸》 2004年08期
Citron reports on Longtop Financial (NYSE:LFT)://.citronresearch.com/index.php/2011/04/26/citron-reports-on-longtop-financial-nyselft/
Longtop Financial (NYSE:LFT) Final Proof of Undisclose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citronresearch.com/index.php/2011/05/09/longtop-financial-nyselft-final-proof-of-undisclosed-related-party-transactions/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姜灵敏 王正飞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 第1期
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雷又生 耿广猛 王秋红 蔡报纯 《会计研究》 2004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