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相关概述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存在的不足
三、会计报表如何做到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会计报表细化分析
五、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于利用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资讯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东和公众对报表资料需求与运用的意识逐步增强,许多上市公司和各类中小企业为了融资也通过财务报表公示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环境,以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资金筹措市场。
会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企事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事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者了解本企事业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管理升级、监管需求、信息透明度化,目前的会计报表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随着上级部门管理制度的转变,目前的财务报表可能无法满足上级监管者的信息需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新预算法,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但是,现行的收支明细表中并没有反映收支的预算数,财务报表不能显示出单位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且在对收支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分析时还需要获取其他资料,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麻烦。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确保会计报表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提高会计报表编制的整体质量,以确保其准确性、合理性和有用性。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务例子分析两个方面对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目的及意义出发,逐步分析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理论及案例对会计报表进行细化分析,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会计报表编制的不足。
会计报表编制要点分析
财务报表是一个单位的最基本信息之窗,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从财务管理实践来看,会计报表编制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会计报表编制的有用性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有用性。为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会计报表编制实际,认真分析会计报表编制的概念及含义,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保证会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有用性,并明确会计报表细化分析,达到提高会计报表编制水平与质量的目的,所以,对会计报表编制的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财务报表相关概述
(一)会计报表编制的概念与含义
会计报表是企业、单位会计部门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会计事项,基本上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表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股东以及财政、银行、信贷等机构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会计报表是能够真实、及时、全面反映公司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文件,因此,会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与有用性,直接关系到公司企业经营决策、战略目标的制定和选择。所以,我们应对会计报表的概念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必须提高会计报表的编制水平与编制质量,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考虑到会计报表的实际内容。在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要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有足够的了解,使会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司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要求,达到促进公司企业快速、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方案与支撑的目的。基于此。我们应确实做好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与有用性,提升财务报表编制水平与质量。
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般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是企业必须对外报送的主要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编制目的
在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都已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在相关的会计账簿中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但这些日常核算资料比较分散,不能集中而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不能直接给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及及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信息。因此,企业有必要定期地将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加以分类、汇总,使之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这就需要编制财务报表。
1、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运用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了解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检查、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更好地发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作用。同时,各地区、各部门的汇总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国家指定和修订经济政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报表了解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和成果,了解财务、成本各项指标的完成状况和计划经费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分析、考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单位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会计报表编制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报表的完整性有待提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既包含资产负债表,又
包含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既能了解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又能看到公众比较关心的支出去向。看起来,报表所传达的信息是很全面的。但是,随着上级部门管理制度的转变,目前的财务报表可能无法满足上级监管者的信息需求。去年,国务院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新预算法,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但是,现行的收支明细表中并没有反映收支的预算数,财务报表不能显示出单位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且在对收支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分析时还需要获取其他资料,给使用着造成一定的麻烦。另外,财务报表也没有对预算执行差异较大的项目、重大收支项目、新增项目进行相关解释,报表使用者在对有关问题分析判断时缺少相关的资料。另外,在实务中,还存一个问题,就是单位普遍重视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却忽略了季度、月度财务报表,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二)缺乏现金流量表
大多数人认为,现金收付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财务报表中的结余就是实际的现金结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金收付实现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相关制度规定对于特殊业务、经营性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资产负债表的应收、应付项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确实把两者相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就不能把财务报表中的结余和实际结余当成一回事,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以从财务报表中就无法掌握单位实际支配的现金流量。未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趋势是由现金收入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财务报表中的结余和实际现金结余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编制现金流量表势在必行。
财务分析工作不到位
财务分析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必备环节。财务报表编制完成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开支水平、资产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指导后期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分析工作并不重视,有些领导只关心现金结余、决算情况,财务分析工作只是走走形式。主要原因有:
一是领导不重视。目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办公效率、服务质量、支出水平。
二是财务人员工作重心需要调整。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并不只局限于财务报表中数字的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将财务数据和业务特点相结合。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很少参与基层管理,对于业务收支的判断仅停留在表面,因此,财务分析的结果也只是泛泛而谈,不具有实质性和针对性。
此外,由于上级的监管,很多单位将财报分析的重点放在支出的合规性,只要支出合乎规定,没有出现严重浪费,就没有问题,没有从支出的合理性、预算的执行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来考虑问题。
三、会计报表如何做到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会计政策选择与使用应当连续、统一
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中。由于使用和计算的数据与信息量庞大,并且企业经营策略与实际时有调整与侧重.为保证决 策者能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的现状,做出恰当的决策判断。会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会计政策的连续与统一,特别是一些重要项目的计算与统计口径,以免引起的误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与有用性,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会计报表编制应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会计报表的编制虽然由会计部门完成.但是也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比如,销售部门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与反馈,没有其他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资料,会计报表的编制将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或者所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因此,要想提高会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有用性,使会计报表编制保证客观、及时与有用,应当注重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只有充分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且积极参与到运营与决策活动中去,才能够编制出准确、及时、有用的会计报表。
完善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
首先,要加强财务报表和预算的结合,在编制收入支出
表和经营支出表时,应在表中增加两个项目—预算数和预算差异。向会计报表使用者传达各个项目的预算数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使得使用者能够初步判断预算的执行结果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有利于上级加强对有关单位的预算管理。
其次,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对于实际收支数额与预算数额有较大差异,既包含超支,也包括结余,要陈述原因,有助于报表使用人判断问题的原因是预算的制定不合理还是预算的执行不合理。同时,对于本年度新增的收入或支出,也要做出相应的说明,以帮助使用人正确理解本年新增项目。
另外,如果本年度发生了大额收支,例如大宗采购,也需要做出详细汇报。总之,财务报表不但要详列出财务结果,还要尽可能披露出有助于报表使用人理解财报的重大事项。另外,要重视季度、月度报表的编制。月度报表的编制有助于单位及时掌握财务进度,及时控制,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编制现金流向表
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
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现金流量表可以补充单位的现金流向和现金结余的信息,为有关单位的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另方面,有些单位也在通过借款等渠道筹措资金,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债权人判断行政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四、财务报表细化分析相关概述
(一)财务报表细化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有内部管理者、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者、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客户、政府部门和公众等,他们通过财务报表来满足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常用方法
1.比率分析法
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项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
2.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和相对数,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
3.趋势分析法
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技巧及案例
假如有两家公司在某一会计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正好相同,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具有相同的获利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可能并不一样,甚至还可能相当悬殊。再如,某公司2015年度实现税后利润100万元,很显然,光有这样一个会计数据只能说明该公司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对报表使用者来说还无法做出最有效的经济决策。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公司2014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60万元和2013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50万元加以比较,就可能得出该公司近几年的利润发展趋势,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从中获得更有效的经济信息。如果我们再将该公司近三年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等会计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就会有更多隐含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信息清晰地显示出来。可见,财务报表的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仅能够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盈利水平、财务状况及资金流动情况。报表使用者要想获取更多的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平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资金流动情况。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前景,从而制定未来的战略目标和作出最优的经济决策。
1.财务报表分析技巧: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的前提,就是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下面,以ABC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
ABC公司利润分配表
项目
2013年度
2014年度
绝对增减额
百分率增减额%
销售收入
7655000
9864000
2209000
28.9
减:销售成本
5009000
6232000
1223000
24.4
销售毛利
2646000
3632000
986000
37.7
减:销售费用
84900
1325000
476000
56.1
管理费用
986000
103000
217000
22.0
财务费用
28000
30000
2000
7.1
税前利润
783000
1074000
291000
37.2
减:所得税
317000
483000
166000
52.4
税后利润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年初未分配
1463000
1734100
271100
18.53
加:本年净利润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可供分配利润
1929000
2325100
396100
20.54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6600
59100
12500
26.8
现金股利
125000
150000
25000
20.0
提取法定公益
23300
29550
6250
26.8
未分配利润
1734100
2086450
352350
20.32
(1)2014年度,ABC公司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209000元,增幅为28.9%,说明此公司的销售收入相对于上一年度有了很大改进。
(2)ABC公司2014年度的销售毛利比2013年度增加了986000元,增幅达37.7%,这意味着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2014年度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增长率高达56.1%,这将直接影响公司销售利润的同步增长。
(4)ABC公司2014年度派发股利15000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现金股利的大幅度增长对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而纵向分析则是相同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
仍以ABC公司的利润表为例分析如下:
(1)公司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13年度的65.4%下降到2014年度的63.2%,说明销售成本率的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的提高。
(2)公司的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13年度11.1%上升到2014年度的13.4%,上升了2.3%,这将导致公司营业利润率的下降。
(3)公司综合的经营状况如下:2014年度的毛利之所以比上一年猛增了37.3%,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销售额扩大了28.9%,销售额的增长幅度超过销售成本的增长幅度,使公司的毛利率上升了2.2%,然而,相对于公司毛利的快速增长来说,公司的净利润的改善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是销售费用的开支失控,使得公司的净利润未能与公司的毛利同时增长。
3.财务报表分析技巧:趋势百分率分析
趋势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种横向百分率分析,但不同于横向分析中对增减情况百分率的提示。横向分析是采用环比的方式进行比较,而趋势恩熙则是采用定基的方式。
下面,将趋势分析的技巧运用于ABC公司2011-2014年度的会计报表,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趋势,根据公司的会计报表编制如下表格:
项目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货币资金
100
189
451
784
资产总额
100
119
158
227
销售收入
100
107
116
148
销售成本
100
109
125
129
净利润
100
84
63
162
从公司2011-2014年度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我们了解到,ABC公司的现金额在三年的时间内增长将近8倍,公司现金的充裕一方面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司的机会成本增大,公司大量的现金假如投入资本市场,将会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另外,公司的销售收入连年增长,特别是2002年,公司的销售额比基年增长了几乎50%,说明公司这几年的促销工作时卓有成效的。但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成本的增长幅度,使得公司在2012-2013年度的净利润出现下滑,这种情况在2014年度得到了控制,但从公司总体情况来看,2011-2014年间,公司的资产总额翻了一倍多,增幅达到127%,相比之下,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尽人意,即使是情况最好的2014年,公司的净利润也只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半多一点。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不难看出,ABC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还有许多潜力可挖掘。因此,合理地编制会计报表至关重要,更有利于经营者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综合、清晰反应会计财务主体信息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手段,也是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以及运营策略的重要支持。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内涵原理与正确分析方式的前提下,依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发展需求展开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为企业产品的销售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依据。并在具体的操作中,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分析,包括财务指标体系的变动分析、财务项目和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断发展财务报表分析,使得报表使用者通过系统全面分析,做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勤.财务报表解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谢志华.如何衔接和编制报表.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3]蒋晓燕.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改进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3(05)
[4]邹国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探讨.现代商业,2013(18)
[5]刘杰.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熊楚雄,刘传兴.财务报表分析精要.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7]陈希圣.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8]刘利民.企业会计报表的比率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