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在我国推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迫切需求
(三)企业环境受托责任的要求
(四)促使企业重视环境成本的要求
三、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案例浅析
四、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困难分析
(一)现状
(二)困难
五、推进我国未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分析
(一)加强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二)健全法律法规机制,依法要求披露环境信息
(三)完善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鼓励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强化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五)强化环保意识
(六)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内 容 摘 要
【摘 要】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和日益枯竭的资源,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后,人们开始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表示极大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国外主要经济体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作比较,想要在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及改进措施,希望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The face of the deteriora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resource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enterprise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major foreign economies, to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in time based on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浅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前言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不仅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更体会到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然而,工业的不断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灾难: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现已经成为人类文明长远发展的巨大阻碍。灾害增加,疾病流行,生物多样化被严重破坏……中国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5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71.36亿吨,99.7%来自化石燃料,而我国占据了其中18.8%。
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国政府、公民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开始对环境保护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发布各种加强环境管理及相关问题国际合作的公约、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贯彻和施行相关规定。此外,不少国家还设置了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相关的机构。
我国也需跟随世界潮流,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尽快制定相关的信息披露法规,使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开发、研究和推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称职的高素质环境会计工作人员。
在我国推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有关环境会计的定义,各国有不同的解读,我国专家学者也纷纷给出不同的定义。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辞典》的定义,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终端,是将环境会计核算的信息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外公布的一种方法。而环境会计的主要特征是追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追求企业保护环境责任的最大化,追求公众、企业所有者和社会机构对企业保护环境知情权的最大化。
(一)“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告诉法治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并且成为焦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我国提出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型社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其目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谋而合,即既要实现经济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好大气、淡水、海洋、大气、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使其实现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所以,建设“两型社会”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适当、适时地披露是必然的,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反映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使用情况,反映企业能否使资源在保持良性循环基础上,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迫切需求
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
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问题仍然存在,森林生态功能不足,一下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标,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大大高于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还有我国稀缺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濒临崩溃,一些资源几近枯竭,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程度也日益加剧。而这一切无不与我国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防治污染经费的不加计量、不加披露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三)企业环境受托责任的要求
按照受托责任理论的要求,受托人必须向委托人和资源所有人报告责任的履行情况。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来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保证财务利益相关者群体继续向公司提供财务资源。股东和债权人只有在他们获得用于评价他们是否获得满意报酬的有用信息时才愿意继续提供他们的资源。同样,环境信息报告也必须满足提供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信息需求,这些资源包括劳动力、社会承认、最佳规章制度等。企业应公开披露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环境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企业环境信息报告应成为企业管理层解除企业环境受托责任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促使企业重视环境成本的要求
企业当前的成本费用基本可分为产品一般成本与环境成本,两者都是企业获得收益的一种价值牺牲,其发生额一般均与企业收入相配比。显然,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是确定对环境负荷减少的资源投入。尽管国家制定了许多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要求企业将外部的环境费用进行内部化处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但企业可通过科学的环境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定符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成本管理方法,在保证符合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条件下达到最优化结果。国家必须强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此促进企业重视环境成本投入。如果企业能够对用于购买环保设备或是用于环保产品的研发成本予以保证,将环境成本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全面地看待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综合地考核评价企业年度环境成本预算,在环境会计的框架体系监控下,从多方面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进行有效地确认、计量、记录、披露,最终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困难分析
(一)现状
1、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案例浅析
下文将通过统计分析 2001-2010 年度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占比和具有审计合格意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占比两个指标,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
表 1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合规性统计
年份
上市公司数量
上市公司违规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
无保留意见下信息违规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总占比
数量
占比
2001
1164
195
16.75%
121
62.05%
10.39%
90
74.38%
2002
1228
153
12.46%
108
70.59%
8.79%
77
71.29%
2003
1293
161
12.45%
111
68.94%
8.58%
73
65.77%
2004
1380
178
12.90%
119
66.85%
8.62%
59
56.63%
2005
1375
138
10.04%
88
63.77%
6.40%
42
47.73%
2006
1458
116
7.96%
64
55.17%
4.40%
33
51.56%
2007
1572
131
8.33%
71
54.20%
4.52%
53
74.65%
2008
1626
91
5.60%
53
58.24%
3.26%
41
77.36%
2009
1774
67
3.78%
35
52.24%
1.97%
23
65.71%
2010
2129
19
0.89%
11
57.89%
0.52%
7
63.64%
合计
14999
1249
8.33%
781
62.53%
5.21%
498
63.76%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 CSMAR 数据库、中国证监会公告、交易所公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提供的资料分析统计后整理而成。
图1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合规性统计
表 1 列示了我国上市公司 2001-2010 年间会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统计数据。根据表 1 的数据列出图 1。可以看出,自 2001 年至 2010 年间违规公司的数量呈现出波浪式递减趋势,在 2001 年违规公司的数量最多,此后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逐渐收敛。2007 年开始实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合规程度有所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总占比下降迅速。
2.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最早从环境会计研究开始。1992 年葛家澎教授等发表了《90 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 首次向国内介绍西方的环境会计。 1999 年,孟凡利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的专著《环境会计研究》,该书对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环境报告内容和模式等进行了开拓性探索。 此后,大批会计理论实务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相继见诸于国内有关专业期刊或专著,如:《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等论文或专著为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实务研究现状 。 虽然我国企业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按国家统计局和环保局要求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 但这些信息仅为国家宏观环境管理服务,国家之外的信息使用者是得不到这些资料的。在实务操作中,企业的环保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公认的计量基础,环境信息收集与计量存在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保费用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 仅在企业“管理费用 ”科目下设置了 “排污费 ”和 “绿化费 ”项目予以披露。
4.法律法规现状 。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为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 我国宪法第 26 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根据这一规定,从 1979 年开始,我国已经先后制订了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由《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影响评价
法》等环境污染防治法和《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所组成的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二)困难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 。 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如在 16 家样本公司中有的公司信息披露较多,有的披露很少,而凤凰光学、中文传媒和洪都航空三家上市公司在 2010 年年报中根本没有披露任何环境会计信息,这样决策者很难根据环境会计信息做出决策。
2.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不全面 。 企业愿意披露容易核算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排污费、绿化费等,很少涉及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的单独列示。 如 16 家样本公司中无任何一家公司单独披露了环保与健康等相关信息。
3.披露内容不独立,未能体现环境信息的明晰性。 总的来说,在年度报告中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在报表的附注中对某些会计科目中存在的环境信息作了一个简要说明, 未能在一个独立的环境项目中对这些环境信息作出反应。
4.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 ,定性信息较多而定量信息偏少。在董事会报告中可以看到较多的定性信息,如企业面对环境风险将采取的对策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多是定性的信息,但定量信息偏少。
5.披露形式不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模式不固定 。 目前,会计准则或制度并未对披露形式的选择作出规定, 企业可以完全按照信息的特点和个人的偏好自行选择。
推进我国未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分析
(一)加强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由于环境会计有多种核算方法,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又十分复杂化,所以要践行环境会计还是相对较难的。为此,首先应从会计理论入手,对环境会计的理论进行更深入透彻地研究,解决计量、确认等基础性问题。可以让财政、审计、法律等有关专家对各种环境会计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制定环境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成立由会计专家牵头的、各方面专家参与组成的研究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成本、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的关问题进行探讨,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二)健全法律法规机制,依法要求披露环境信息
要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提供统一的披露标准,以保证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的到位。其次,要建立环境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可以考虑增加有关环境成本和负债披露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规范的要求。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最好是货币与非货币形式相结合,尽量以货币单位或其他计量单位表示,对于那些不能以数据表示的信息则用在报表附注以文字进行说明。
(三)完善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鼓励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可以列示污染较严重企业的划分标准并对外公布什么样的企业属于强污染企业,但目前我国对此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强”只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对企业进行判断:总量比重法,根据废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进行综合判断;万元产值平均法,即将万元产值废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与平均排放量对比后进行综合判断;指标法,按照国家确定的12个主要污染物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来判断。然后确定强污染行业的名录,由环保部门协助证监部门评判企业是否属于强污染行业,如果是,就对企业对外披露信息提出要求。
(四)强化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由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编制完善的环境审核制度,强化对环境会计的监督力度,这有助于环境会计的不断进步。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计,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
(五)强化环保意识
政府要大力宣传环保,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人们了解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这就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行为,要求企业在维持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关注环境问题,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可以良好的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六)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专业培训,或者是将环境专业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相结合,共同合作。同时,可以在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郭凤林.绿色会计与环境保护[J].会计之友,2009,(5).
[2]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杨世忠,刘赛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暨审计质量分析[J].财务与会计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