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可能会造成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这不但会对重要的信息资源造成损坏,同时也会给整个网络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群的高开放性系统,但普通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保密和系统安全方面做得并不完备,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攻击与破坏事件不胜枚举。
各国的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也都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人类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空前的记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这种高度的依赖性是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变得十分脆弱,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
二、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一是保密性。保证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数据,而限制其他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数据的保密性分为网络传输的保密性和数据存储保密性两个方面。网络传输保密性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数据存取保密性主要通过访问控制来实现。二是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一般通过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冗余设置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三是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和访问所需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四是不可否认性(不可抵赖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数字签名技术是解决不可否认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五是可控性。人们对信息的传播途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3.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程序。病毒运行后可能损坏文件,使系统瘫痪,造成各种难以预料的后果。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和破坏力。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手段出现得很早,其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广。不过以前的病毒多是毁坏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使系统瘫痪。现在某些病毒已经与黑客程序结合起来,被黑客利用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危害更大。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危害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3.2系统和软件漏洞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护策略(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