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坏性程序病毒
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等。
二、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来源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例如像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破坏性大,产生于内部,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1、应养成及时下载最新系统安全漏洞补丁的安全习惯,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计算机的病毒。同时,升级杀毒软件、开启病毒实时监控应成为每日防范病毒的必修课。
2、定期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3、选择具备“网页防火墙”功能的杀毒软件,每天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定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上网时开启杀毒软件全部监控。
4、不要随便打开来源不明的Excel或Word文档,并且要及时升级病毒库,开启实时监控,以免受到病毒的侵害。
5、上网浏览时一定要开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6、上网浏览时,不要随便点击不安全陌生网站,以免遭到病毒侵害。
7、及时更新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火墙,为操作系统及时安装补丁程序。
8、在上网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避免访问非法网站,这些网站往往潜入了恶意代码,一旦用户打开其页面时,即会被植入木马与病毒。
9、利用Windows Update功能打全系统补丁,避免病毒从网页木马的方式入侵到系统中。
10、将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其中包括各种IM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播放器软件、搜索工具条等;更不要登录来历不明的网站,避免病毒利用其他应用软件漏洞进行木马病毒传播。
结束语
近几年来,中国计算机病毒的发病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5%;到了2000年下半年,已达到73%。而到了2003年国家应急中心的报告,病毒感染率增加到85%,明显呈上升态势。计算机病毒在不断发展,手段越来越高明,结构越来越特别。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病毒的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当前的计算机病毒厂商在计算机病毒的消除方面,都是发现一个新病毒后,立即分析它的运行机制,感染原理,编制程序进行查、杀,最后加入到反病毒软件中,或放在网上供用户下载。不仅杀毒软件滞后于病毒,而且由于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更增加了这种分析的难度,这也是当前反病毒领域的瓶颈所在。
参考文献
[1] 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2] 韩莜卿.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姬志刚.从qq开始认识网络安全.中国科教博览,2004(9).
浅谈计算机病毒的解析与防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