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HC管桩拼接焊缝检测与现场质量控制(二)
2.4 尚未统一的管桩国家施工验收规范
管桩实施的现状,意识到现阶段国内建筑业的技术水平与施工技术必须要建立起颁布统一的国家施工验收规范,便于操作并对现有管桩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作进一步统一。颁布国家管桩施工验收规范势在必行,以提高工程成品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为目标。
3. 管桩焊缝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3.1.1检查管桩的外观:桩顶面平整度 ;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法兰坡口间隙均匀。
3.1.2焊丝控制:负责进场原材料、半成品的质保书和复检报告的管理;焊丝选择 1.6mm药芯焊丝 这时熔滴一般以细颗粒过渡进行焊接。药芯焊丝,焊接速度快,成品质量高,气孔少,焊接外观美观,缺点成本偏高。
3.2 操作者质量控制
焊工资格证:检查焊工证书及考核日期、必须具有相应施焊资格的焊工才能参加焊接管桩工作。
对管桩的焊缝应进行焊接头试件的机械性能试验,取样及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规范执行。
3.3 操作工艺质量控制
3.3.1手工焊接改为CO2气体保护焊,对施工焊接工艺工艺、方案要认真检查。焊缝外观缺陷和处理方法,接桩时,应注意除锈和清除高出端钢板的杂物(如砼渣、焊渣、铁宵等),上下节对正就位时,应保证轴向错位和坡口间隙两项指标均小于2mm。确保桩身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允许加垫铁皮找正。
3.3.2对接焊缝应分二层对称进行环焊,焊缝应高出端板周边1mm。焊缝不应有夹渣、气孔等缺陷,焊缝外观质量按《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二级焊缝要求检查。
3.3.3采取焊接避风措施,做单个或双半圆弧避风罩。冷却时间的控制,冬季自然冷却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上,切不可焊完后立即施打。
3.3.4接桩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偏差不宜大于5㎜、节点弯曲失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应分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焊接应连续饱满,要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等缺陷。监理人员检查:查焊条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烘焙记录、查焊工资格证及其有效期。用放大镜看,用钢尺量测焊缝缺陷。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3.4 拼接
3.4.1拼接宜采用端板焊接或机械快速接头联接的方式。
3.4.2 焊接前应清除接口处的砂浆、铁锈、水分、油污等杂质,坡口表面应保持清洁。
3.4.3 接头的端面必须与桩身的轴线垂直。端板的宽度、焊接坡口尺寸应按设计图纸确定。
3.4.4 焊接宜采用E4303或E4316焊条,也可采用E5016或E5015焊条。焊接工艺可采用手工焊、自动焊或半自动焊,焊接要求应按有关规程执行。外径大于1000mm的管桩宜采用内外坡口焊接工艺。
3.4.5 焊缝不应有裂纹、夹渣、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
3.4.6 焊接接头的极限弯距不得低于管桩桩身的极限弯距。
4. 管桩焊缝质量检测方法
4.1采用磁粉探伤法
磁悬液MT-BW、仪器型号CDX-Ⅲ型、检验标准JB/T6061-92/ GB50205-2001二级焊缝,探伤灵敏度 A15/50 灵敏度试片清晰显示。
4.2 焊缝外观检查法
焊缝外观质量按《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二级焊缝要求检查。
4.3 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
采用孔内摄像法检测可以清楚辨别出是接桩问题还是接头附近的桩身缺陷、上下节桩是否脱开、接桩处下部分桩身的完整性情况。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4.4 低应变动力检测
应力波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基桩质量中使检测用最普遍和最具代表性的低应变动测方法。
4.5 高应变动力检测
高应变动测既能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又能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监测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4.6 静载荷试验桩基静载试验是获得承载力最为可靠的方法。
5. 结柬语
对PHC管桩标准图集拼接焊缝检测与现场质量控制等诸多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只有在统一的管桩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掌握地质、施工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2.《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6
探讨PHC管桩拼接焊缝检测与现场质量控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