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塑料排水板外侧、贴近密封墙四周的回填土层较厚部位设置袋装沙井。袋装砂井选用聚丙烯编织袋制作,砂料要求同砂垫层,灌砂时选用干砂,确保袋内装沙量饱满,砂袋上端进入砂垫层内。该工序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点是保证成孔深度、下放沙袋时保证垂直度,确保沙袋沉入深度,孔口预留200~400mm长埋设于砂垫层中。
3.4 二次上砂、埋管铺膜
场地平整度、砂垫层的厚度对地下水的消散及膜下压力的提升影响很大。在埋管铺膜前应对场地内砂垫层进行平整,对坚硬类块石、尖状物体、贝壳等杂物应清理出场地,保证场坪的平整度,对砂垫层厚度较薄部位应进行二次上砂,保证场地内砂垫层厚度达300~500mm。
滤管多采用PP波纹透水管,布管一般采取间距为6~8m方格网形排列,根据现阶段施工实际情况,布管时候可以全部采用波纹管交叉布置,但局部位置宜采用“四通”连接;也可以采用主管副管布列方式,即主管多采用Φ90mm的PVC管,采取网形排列,做好“两通”“三通”“四通”,将主管与虑管连接起来。
施工注意点:铺膜前在砂垫层顶部宜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土工布的规格250g/m2,顶破强度要求≥4KN,抗拉设计强度大于20KN/m。铺膜时施工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鞋顺风向伸展,不宜太紧。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铺设,每层铺毕即检查,发现破损立即粘补。薄膜宜采用2~3层铺设,薄膜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材质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膜,厚度0.14±0.02mm,纵横向断裂伸长率≥220%,膜间搭接长度1.5—2.0cm,膜的搭接方法:热合粘法。随着工艺的推广现在真空膜较多由工厂热合粘后运到现场铺设。
3.5 淤泥搅拌桩密封墙、埋膜
若四周膜密封位置淤泥不连续、厚度较薄或存在透水性较好的夹层,可以采用打设淤泥搅拌桩密封墙方式保证埋膜的气密性。设置的搅拌桩长度宜穿透回填土层进入淤泥层内,同时埋膜时候注意保证膜与密封墙间的气密性,宜采用折铺、平铺法,对采用淤泥搅拌桩密封墙施工工艺的也可以采用人工踩膜方式。对存在透水性较好的夹层、密封墙泥浆水分流失严重现象,可以采用简易“勾拌法”来处理。即采用勾机将密封墙顶部挖开成沟,再换填入淤泥用勾机搅拌后顶部用水密封。
该法施工注意要点:保证搅拌淤泥浆液的粘稠度、防止堵管;下沉钻孔时控制速率、宜多次回钻;保证钻孔垂直度,两桩搭接量满足设计要求。埋膜时应分层埋,埋入的深度应达500~800mm,采用人工踩膜时防止埋入密封墙内的膜踩破;在抽真空间断密封沟上应覆水。
图例一:挖沟折铺示意图
图例二:平铺示意图
图例三:淤泥搅拌桩密封墙埋膜压膜示意图
3.6 安泵抽真空
真空射流泵与干滤管连接处应设置“出膜器”,以方便连接射流泵与干滤管。真空表管、沉降杆、出膜器等由膜下伸至膜上的位置要处理好与真空膜的关系,宜将膜与这些物件包裹严密,必要是采用胶粘,不得有漏气现象发生。在工作人员所走之处,铺麻袋或草垫以保护真空膜。射流箱一般多采用功率为7.5kw的立式潜水泵,宜按照800~1000m2布设一台。
该处注意点:保证每台泵处理的面积不宜过大;保证膜与管连接处的气密性;保证泵的真空压力,加强维护保养,防止电机烧坏或吸入垃圾物致压力提升力减小。
3.7 堆砌围堰、堆载
堆载预压若非采用土料、砂料或建(构)筑物自重等作为荷载,亦可采用水载。该工艺在靠近海港等水源丰富地段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法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但必须在四周设置安全稳定的围堰。围堰砌筑根据条件可以采用重力式土坝、沙袋围堰。沙袋围堰根据现行的技术水平有两种方式:1、人工装填编织袋堆砌;2、吹沙灌装沙包方式。
围堰的设置应保证其安全性。对重力式土坝、沙袋围堰应防止溃堤、渗漏,均宜在围堰内外两侧采用无纺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包裹,防止围堰内水、雨水的冲刷以及坝体的渗漏。针对土坝施工必须选择合理的粘性土料,分层夯实,确保坝体的质量,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对坝体不间断进行监测、巡查。
该内容注意要点:保证坝体的安全性,特别是土坝应用土工布对内外侧进行包裹,防止膜上覆水及雨水的冲刷;对坝体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对出现的渗水现象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坝体可能出现的沉降及开裂有足够的认识,及时予以解决。
4 现场监测结果
根据同期进行的检测试验结果,沉降量较好、固结度有所提高、空隙水压力消散稳步减小,部分地段最大沉降量近2.1m,说明该地区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的效果是明显的。开始抽真空阶段,土体在真空负压作用下发生了较快的固结,但后续膜下压力趋于稳定后沉降较慢,须及时做好围堰、注水加载。根据沉降效果结合场地地质情况看,四周由于回填土层厚沉降量小,中间沉降量大,形成锅底形。
本工程因设计原因将碎石桩部分区域含在真空预压面积范围内,导致了沉降不均,特别是淤泥包与碎石桩交界部位因沉降不均导致膜在后期常会拉裂或有漏洞,对此须投入大量人力加强巡查,及时查漏粘贴真空膜。为此,设计时候须联系工程实际及场地地形情况来布设;施工时应注意避免该类问题,膜下土工布的设置、膜的质量及层数均起着关键作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必须保持膜下真空度的稳定。
5 特点及效果评价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特点是真空一开始土体固结加快,在其强度提高的时候,可加快填土(注水)速度,缩短工期,而不至在施工时发生滑移。一般其沉降速率都在 20mm/d 以上,是堆载预压沉降速率 6~8mm/d的 2.5~3.0倍以上。同时在相当于 4.0~5.0m 超载的真空荷载作用下,次固结沉降可减少40%~50%,使工后沉降大为减少。此外,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还较好地解决了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由于加固区始终处于负压状态 ,土体产生向内的收缩变形 ,该向内的收缩变形可以抵消由填土产生的向外的挤出变形,又由于固结较快,地基强度随之增长,从而增加了地基的抗失稳能力。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虽然投资费用较高,但综合优势较为明显。近些年利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公路或堤防软基,利用路基或堤防填土做堆载,填土速率比单纯的堆载或超载要快得多;在海边港口地段利用丰富的水源堆载,不仅加固效果好,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束语
由于在本次施工中未充分考虑当地雨季天气情况,导致填砂后(50~80cm厚)场地仍不能满足勾机改装式插板机施工作业的要求,后又改用轨道式插板机,为此延误了不少工期。故在打设竖向排水通道(排水板及袋装沙井)时应认真研究其场地条件及设备机械要求,在施工中采用合理设备 ,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等问题。本次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仍在监测中,可以预见的效果将于11月底达卸载、设计要求。
近年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各方面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进一步改进了射流泵,将原电机—射流泵整装式改为拆装式 ,同时改进了真空管路系统的布置 ,减少真空抽水的水头损失,使其可用于水下和潮间带真空预压;改进了现场薄膜粘接及铺设工艺,改装了多功能不间断薄膜粘接机,可在现场对聚氯乙稀薄膜进行粘接铺放,其密封效果优于目前工厂粘接的薄膜。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以其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优势必将给我国的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龚晓南等.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娄炎.真空排水预压法加固软土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