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1540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 (一)肢体语言的参与2 观察表明:多数幼儿喜欢运用这种肢体语言进行学习2 (二)言语语言的结合3 1、借助语言游戏帮幼儿理解节奏3 2、借助故事帮幼儿理解节奏3 (三)符号语言运用3 1、绘画形式的运用3 2、图形谱的运用4 二、利用辅助物培养幼儿节奏感4 1、打击乐器的配合4 2、实物的运用4 参考文献:《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朱金玲5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 关键词:教学活动、节奏培养、形象思维 论文摘要: 增强节奏感是音乐教育四大功能之一,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尤其是节奏感知能力更为抽象,幼儿掌握起来十分困难。那么,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使抽象的节奏变为形象的感知?如何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掌握节奏能力时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方面重点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利用各种形象语言及辅助物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知力。形象思维手段的运用是一种很好的视觉参与,使幼儿在活动中乐此不疲,节奏感知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马鞍山网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 | 下一篇: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音乐 教学活动 节奏感 培养 形象思维 参与 | 2023-05-18 21:56:4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