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务实、求真、有效的体育课堂 姓名:杨小羊
摘要:务实求真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体育课堂,实际上就是掌握动作技能,务实求真既是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方法。要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教师必须务实求真。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但是在课堂中增添了许多新颖的形式的同时,我们也要保留一件宝贵的东西——有效。
关键词:体育课堂 务实 求真 有效
作为新课改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够避免现在许多课堂中出现的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能够舍“形式”,留“真淳”,让孩子快乐并且有效地学习,扎实地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与健康知识。
1. 吃透教材和学生,是“务实、求真”的前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新思潮的泛滥,过去经常提的这个基础,很少有人提及了。事实上,不管课程怎么改革,大体的知识点是改不了的,把教材备熟备透,做到烂熟于心,可以以不变应完变。比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不会出现“错位”;单元或课时的重点、难点能比较清晰;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教材;可以左右逢源选择更有迁移的辅助动作;能给学生更完整、更严密的知识系统等。备熟教材,熟悉整个技术动作的分解动作,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游刃有余。能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熟记每一个“学困生”,课堂上给与重点的关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
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情境。
我们创设的情境主要在于能否达成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而不是为了观赏。只要能使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生的运动兴趣,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如教学“立定跳远”,可采用模仿小青蛙找妈妈的线索。开始时引导学生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许多动物,指导学生模仿它们做准备活动;模仿大雁飞(上肢运动)、小鸭子走路(下肢运动)、小猴看东西(头部运动)、小熊摘玉米(体转运动)、大象走路(腹部运动)、小白兔跳(跳跃运动)。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小青蛙学到了本领勇敢地过了河。在稻田里要消灭害虫,于是,它们拿起武器(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最后,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放松活动)。这一情境的设置,让技术教学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促使学习的动机稳定、持续、强化。
5、创新开放的教学方法是有效体育课堂的保证
①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体育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有目的的思维参与,而且还要主动地投入和亲身体验身体活动,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
②因材施教,强调身心同步发展。
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以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家庭环境、技能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施教:对在某些项目表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在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予特殊的培养和教育;对于能力表现一般的学生,要从他们已有基础出发,给予热情的关怀和照顾,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如此,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技能上的提高或是心理上的发展),也有效地达成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③注重“情商”培养,实行乐教、乐学。
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心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根本改变那种学生“身顺心违”的现象;革除单调的“示范+练习” 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设计,并大力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宽松的学练环境,让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④倡导探究,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通过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学会逆向思考问题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6、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得去年八年级(2)班郭某平时表现的确很一般,学习成绩平平。但是主动的一次帮我抬体操垫,我马上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似乎很乐意帮我搬体育器材,每逢体育课前总来问我需要搬体育器材吗?我也及时的联系了其班主任,班主任也惊奇于他最近的表现,一下子对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学习的劲头也比以前足了。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
总之,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对“有效体育课堂的构建”,最需要关注的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体育课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才不是单纯为了教教材而进行设计,其有效性才是真实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思想,作为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去掌握知识技能,身体得到锻炼,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真实的有效的发展。教师心中有学生,在教学设计上,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出一个有效教学的合理框架。
参考文献: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林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