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克尔论学术职业变化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高等教育学) 熊华军 岳芩
摘要:良好的学术职业系统是高等教育正常运行发展的保证,而大学教师是学术职业的主体。克拉克·克尔认为现在大学教师和大学的关系、大学教师的聘任方式、大学教师的学术取向、大学教师的学术道德都发生了变化。在克拉克·克尔看来,上述这些变化是由大学的扩张、财政资助的减少、问责制的实施、私营化的兴起导致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学要为大学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学要采用竞争机制,大学要建立新的行为规范,大学要制衡学术职能的分化。
关键字:克拉克·克尔 学术职业 大学教师 变化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一书中说,高等教育内部进行过三次学术争辩:第一次争辩是关于真理来自科学还是来自《圣经》之争;第二次争辩是关于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模式孰优孰劣之争;第三次争辩的主题是“关于学术团体本身的组成和行为,关于招生,关于教授的状况,关于普通教育课程,关于行为准则和行为的实际”[1]。通过第三次争辩可以看出,学术职业何去何从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为“如果没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功,而且也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2]。那么,学术职业到底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原因又是什么?又如何应对呢?克尔给出了他自己的解读。
一、学术职业变化的表现
学术职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学术职业泛指一切从事学术活动,以学术作为物质上的职业的人,比如科学家、医生、律师、建筑师等。狭义的学术职业专指大学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群体。克尔从狭义方面诠释学术职业的变化。在克尔看来,学术职业的变化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大学教师与大学关系的变化
忠诚度降低。在过去,大学教师完全效忠于所供职的大学,为此,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工作和管理。而在现在,大学教师更多地“效忠于校外机构和人士,效忠于为科研提供资金的机构,效忠于校外提供咨询机会的雇佣者,效忠于全国通过计算机和传真机进行直接接触的朋友”[3]。
荣誉感降低。在过去,大学教师以获取校内颁发的各种荣誉证书为荣,如教学质量奖、研究成果奖等。而在现在,校内的荣誉和奖励对大学教师已不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大学教师更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如获取校外出版社的认同、校外咨询公司的认同。
内部管理参与度下降。在过去,大学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学术团体,大学教师亲自参与管理大学。而在现在,大学教师不愿意在校内的各类委员会供职,不愿参与校内管理,不愿意承担除教学科研外的其它工作,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校园里与同事和学生交流。
2终身教职减少,兼职教师增多。在过去,大学教师几乎都是终身教职。终身教职制曾经为大学教师提供了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维护了教师学术职位的稳定性;保护了教师的职业安全;确保大学教师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潜心地研究学术。而在现在,“拥有专职的终身聘用职位的教师将更少。更多的教师担任专职的、非终身聘用的教学职位。这些教师将形成一种大学流浪无产阶级,从一项工作到另一项工作,不怎么指望定期任命。总的来说,‘最好的和最聪明的人’更少被吸引到大学教学职位上来。”[4]
3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的衰退。克尔认为过去的学术道德体现为:遵守学术道德准则、愿意有效的参与共同的管理、承诺保护学术机构不受政治破坏和暴力冲击、注意不为经济上的利益利用学校或者学校设备的名誉。[5]在现在,学术职业道德及其行为正在慢慢瓦解[6],以至于学术职业成为“一个瓦解中的职业” [7]:这表现为:大学教师违背学术道德准则,学术腐败和学术欺诈的事情经常发生;大学教师很少愿意参与校内公共管理;大学教师不遵守保护校内学术机构的承诺;当学校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教师更多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更为糟糕的是,当前的学术职业是一个自我宽恕的职业,[8]大学教师往往认为自己享有特殊的权利,负有特殊的使命,所以很容易地放松对自己学术道德的要求。
4大学教师学术职能的分化
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分化。在现在,由于对联邦资助的争夺,使得大学教师逐渐分化为两类——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一般来说,从事科研的人员往往是一些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他们没有教学任务,只是以大学的名义申请各种联邦资助的项目。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没有教授职称而且学历也低,这些教师的工作量大,薪酬低,被重视程度低。这样大学教师人为地被划分为三六九等,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教师将分崩离析。
重科研轻教学。最初的大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教学组织,上好一门课是一名大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就如弗莱克斯纳说的,“杰出的研究者往往是公认的富有责任感而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9]但是,在“不出版就解聘”(publish or perish)的今天,学术就等同于发表的文档和出版的专著,教师的评价和奖励也与他们的科研成果相挂钩。在科研成为评聘和晋升职位的时代,教师不得不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科研,教学不再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即使他们中许多人意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在现在,随着联邦政府对科学研究资助的加大,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在接受指导方面,拥有更多优秀的教师;在科研环境方面,研究生拥有更好的设备、更多的奖金、更多的项目。大学教师更多关心的是指导研究生做科研项目,而不是对本科生的教育。大学教师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竭尽全力的去做科研,他们关心的是经费的获取而不是教学任务,他们关心的是课题项目的申请而不是与学生的交流,他们关心的是指导研究生做科研项目而不是对本科生的教育。在这种情景下,教师把大多数精力放在研究、咨询和研究生的指导上,忽视本科生的教育,从而导致本科生教学质量下滑。
重周期短、应用性研究,轻周期长、理论性研究。在现在,更多的大学教师热衷于周期短,应用性强的自然科学的研究项目,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受到冷落。有些大学教师甚至以简单的研究方法,取代翔实的数据资料搜集统计,因为这样做可以使“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得更多些更快些”[10]。大多数周期长研究过程繁琐复杂的基础理论研究无人问津。
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首先,自然科学教师和人文科学教师在科研条件方面存在差异。由于社会对应用性学科的巨大需求,研究自然科学的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科研拨款;有更多的晋升的机会;在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上占有巨大的优势;“有更多的秘书和助手,更容易得到旅行出差经费和报销费用”[11];并且在学术界内外有更高的地位和知名度。而人文学科的教师,不仅没有自然科学教师那么多的优惠待遇,而且由于好的学生都跑去学自然科学而不选择人文学科,导致大学对人文学科教师的教学评价不高。
其次,自然科学教师和人文科学教师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差距。由于自然科学教师比人文科学教师能得到更多的科研拨款、晋升的机会和占有大量的学校资源,并且在招生上占有优势,导致自然科学教师越来越富裕,而人文科学的教师不具有这些优势,相对而言过得比较清贫。总之,这些差异和分化,导致更多的大学教师愿意从事应用性强的自然科学,而人文学科则受到忽视。
二、学术职业变化的原因
在克尔看来,当前影响学术职业的变化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大学规模扩张
首先,规模扩张使终身教职职位减少,兼职和有固定任职时限的非终身职位增加。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活动由兼职教师来承担。因为扩张所带来的资金紧缺,大学更愿意聘请那些薪酬较低的兼职教师,以此来缓解沉重的财政压力。
其次,规模扩张降低了大学教师学术聘任的标准和条件。高校规模越来越大,相应地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这就使大学放宽了教师录用的标准,使得一些专业基础较薄弱、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人进入大学。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大学的学术水准下降和学术质量恶化。
2.财政资助减少
财政资助的减少影响大学教师和大学的关系。(1)财政资助的减少,使大学教师工资待遇下降。大学教师需要进行校外兼职来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一些教师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在高校内的本职工作之外从事一些其它活动以赚取额外收入,比如有的教师通过校外教学、校外研究和版税、校外讲座等活动获取收入。这些活动势必会耗费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教师所供职的大学的利益。(2)政府资助的减少影响大学科研设施的配备与更新,无法保证教师在优良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学术工作,教师进行学术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大学教师为了获得优良的科研工作环境,不得不与校外的企业机构和私人合作,以便得到他们的资金技术支持。这样就进一步淡化了他们与大学的联系。总之,政府财政资助的减少,使得大学教师越来越依靠于外部的公司、企业、个人,以此来得到充足的资金,便于改善科研工作的条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学教师与外部公司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大学教师与大学的关系淡漠。
财政资助的减少使大学教师的学术职能发生变化。财政资助的减少,使得校外公司企业对大学的资助增加。(1)大学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公司和企业的要求,为公司企业进行更多的应用型研究,从而忽视大量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2)校外研究耗去了大学教师过多的精力,从而影响到校内的教学,使得教学质量下降。(3)由于研究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科研,而本科生则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所以大学教师更愿意指导研究生科研,而轻视对本科生的教育。
3.问责制兴起
因为扩张的缘故,大学所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政府和私人的投资者要求大学履行更大的责任。[12]大众要求高等教育在使用资源时注重效率。[13]由此问责任应运而生,并开始影响学术职业。[14]
首先,问责制影响大学教师的学术职能。问责制要求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和效果,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因此,大学教师受到种种量化指标的限制和制约,承受着越来越多繁重的科研和发表文档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教师学术职能的变化。
其次,问责制限制了的大学教师参与校内管理的权限,影响大学教师和大学的关系。大学教师因为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便达到量化标准,所以有关学术规划和学术管理的权力逐渐移交给了行政部门。这样就使大学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利受到限制,大学教师们对大学的忠诚度荣誉感会因此逐渐降低,大学教师和大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4.私营化带来的诱惑
私营化在某种背景下对大学教师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通过咨询和其他非教学性活动,为自己和大学创收。[15]
首先,私营化影响大学教师学术职能的取向。因为,目前大学教师的科研经费大多来自各种基金会的资助,这些资助机构要求大学教师,“把科研的方向转到例如国防和私人保健上来”[16]。所以大学教师以资助机构的好恶来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大学内部科研和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
其次,私营化使大学教师受到各种外部利益的诱惑,从而腐蚀大学教师的学术道德。大学的私营化,迫使大学教师通过校外的咨询和非教学性的活动,来为自己和大学创造收入。大学教师的学术道德受到世俗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逐渐地瓦解。
最后,私营化导致大学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分化。私营化使一部分大学教师专门从事申请校外科研资助,进行科研的工作,为自己和大学创收,他们有机会获得各种资助。而校内教学则丢给不受重视的教学人员,他们很少得到额外资助,生活的比较清贫。
三、学术职业变化的对策
面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克尔认为,要使学术职业从“瓦解”中走出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构:
1.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大学教师和大学关系的疏远,大学组织内部应该为大学教师争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科研和生活环境,建立教师学术职业的保障机制。比如要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丰厚的薪水,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工作;对大学科研设备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便教师能开展高水平的科研;保障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的各种合法权益,让他们在自由安全的环境里工作。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会吸引大学教师回归校园,让他们重建与大学的关系。
对大学教师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给予更多的、更好的实际性的奖励。比如,改以前的荣誉证书为更加经济实际的奖金制。建立更多的激励机制,以此来鼓励大学教师,增强他们对校内荣誉的认同感。
2.采用竞争机制
针对大学教师聘任趋势的改变,应该在教师聘任和晋升中采取更多的竞争机制。
首先,对终身教职的大学教师来说,竞争机制可以他们具有危机意识,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竞争机制也可以改变终身教职的对社会变化的迟钝感受,增强大学教师迅速回应社会变化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对大学教师的整体来说,在教师聘任和晋升中采用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大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竞争机制使大学教师聘任和晋升的标准更加严格,减少了终身教职在所聘任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不仅防止了终身教职的种种弊端,而且这样的职位设定比例,会激发非终身教职人员进行教学科研和参与校内管理的积极性。总之,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大学教师整体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更有生机和活力。
3.制定有效的行为规范
对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衰退的现状,制定有效的道德行为规范显得尤为必要。社会的任何部门为了有效的运行,内部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行为标准。[17]对此,克尔非常强调大学教师对学术职业行为规范的遵守。他说:“当规范被大多数认同并得到尊重时,这种规范就起作用。反之这种规范就不那么起作用。”[18]为此,首先应该制定一个被大多数大学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这一行为规范既要考虑到学术职业的特殊性,同时也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让这种规范被大多数大学教师所熟知。一方面,要把熟知行为规范作为学术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对那些新进入的职业者进行行为规范培训,并定期考察他们对规范的遵守情况。
第三,对规范的监督工作最好由校内机构来进行,而不是外部机构的法庭和立法机关来做。克尔认为,通过由各方选派出的独立人士进行公正的仲裁,而不是诉诸于外部的法庭和立法机关,这样才是最好的监督。
4.平衡学术职能
对于大学教师内部学术职能严重分化的现实,大学要尽快平衡这种分化。
克尔指出,要解决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分化,需要加大科研人员教学的力度,“鼓励高学历的大学教师花全部工作时间的1/4甚至1/3来讲课”[19]。取消设置研究业务的教授职位的制度,合理规定助教、助研等人员的教学与科研的时间、薪酬。
克尔认为,要改变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的状况,就要改善对本科生的教学指导。具体表现为:“大学要制定出既符合本科学生学习需要,又符合教师兴趣的课程表”[20];给本科生教授综合性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具有把本科生当作预备研究生来培养的意识。加强教师与本科生的沟通,实施结合拨款项目培养优秀本科生的制度。
对于重应用性研究,轻理论性研究的学术分化现象,克尔认为需要给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文学科的教师一种平等感[21]。这种平等不是指均等,而是指要使得人文学科教师和自然科学教师都能感到,自己得到的资助、晋升,资源的占有量与自己的学科领域的学术创造、技能和社会需要的服务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1.
[2] 菲利普·G·阿特巴赫主编.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M].别敦荣.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
[3]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7.
[4] 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7.
[5]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78.
[6]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88.
[7]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2.
[8]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6.
[9]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9.
[10]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1.
[11][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5.
[12] 菲利普·G·阿特巴赫主编.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M].别敦荣.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3.
13]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7.
[14] 菲利普·G·阿特巴赫主编.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M].别敦荣.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
[15] 菲利普·G·阿特巴赫主编.失落的精神家园:发展中与中等收入国家大学教授职业透视[M]施晓光.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
[16]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71.
[17]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1.
[18]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9.
[19]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6 .
[20]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7.
[21] 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高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4—65.
克拉克·克尔论学术职业变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