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蔡萍萍
慈溪市巷城初级中学
摘要:语言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是教师教学思想最直接的反映。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过于偏重了上课的技术性要求,却忽视了对自己课堂语言的修炼。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老师更要锤炼自己语言,提升课堂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幽默机智、灵活多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自己。最终使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师 语言
我曾经看过一位信息技术老师的一篇公开课教案,作为同行我非常欣赏他的教案设计。整篇教案从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衔接,设计得非常到位,我想这一课他一定能上的很好。可事实却是这位老师的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为什么呢?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即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现在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使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过于偏重了上课的技术性要求,却忽视了对自己课堂语言的修炼。
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主要以操作计算机为主的课程,具有其独特的语言规范和运用规律。虽然信息技术课不等同计算机课,但信息技术课中有关计算机的概念、专用名词等,却是我们必须准确掌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如:我们在上信息课时,经常会有同学碰到问题,叫我:“老师,我的鼠标不见,快来帮我。”“鼠标”怎么会不见,确切的说是“鼠标光标”。还有平时我们常用的“选定”和“选择”。“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常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 “选择删除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删除命令”等。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这跟我们教师平时上课时用语随便有关。不少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只追求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忽视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从而出现了学生的信息语言障碍。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教师的言语首先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准确规范自己的语言,起到一个好榜样。
第二、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凝聚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中讲解的时间不能太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及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教师要讲的语言进行仔细地推敲,慎重地选择词语,简明扼要,合理过渡,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逻辑鲜明。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语言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如:学生练习操作时,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是随口就提醒全体学生,或打断全体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等会儿又发现什么问题再次重复讲解,教师这样漫无边际进行讲解,即使讲解再精彩,学生根本不会听教师在讲什么,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探索中。学生很不愿意教师随心所欲地打断他们的操作,因此很难被教师随意的讲解吸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信口开河,会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第三、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幽默机智,具有感染力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在言语表达中主要体现为巧和智。巧使指言谈话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它把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并无联系的事物突然撮合在一块,让你既感到惊奇,又感到妙不可言。智是指言语话语充满智慧,能给人带来哲理的启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从而使人受到心领神会的愉悦、美感和教益。
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学习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会组装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时,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这让那些已经习惯上操作课的学生们感觉很无趣,尤其是那些枯燥无味的专业术语,更是让学生昏昏欲睡。当讲到存储器时,我会告诉学生内存条是一种常见内存储器。然后我马上就问学生:“外储存器有哪些?”于是,许多学生都会脱口而出是:“外存条。”“呵呵”这时我就会露出奸计得逞的“奸笑”。同学们这时再看书本就知道上我的当了,计算机中根本就没有“外存条”。当然我还会再接再厉,继续问他们:“硬盘是不是属于外存储器?”学生答:“是”。我再问:“软盘是不是属于外存储器?”学生答:“是”。我还问:“光盘是不是属于外储存器?”学生答:“是”。我又问:“键盘是不是属于外存储器?”学生又答:“是”。“呵呵”我又奸计得逞。通过连续两次的上当受骗,使同学们提高了警惕,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生怕再次上当受骗。
第四、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灵活多变,具有吸引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语言不应一成不变,特别是导入部分更应灵活多变,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语中,教师要将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巧妙而自然地指引出来,把教学的目的巧妙而自然地传递给学生。有的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教学意图,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为顺利讲授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有的教师以新颖别致、富有情趣的语言开讲,或者以生动有趣的视频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帮助学生收敛各种无关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师,指向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语言。如:我在设计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电子表格的制作》时,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奥运会上各国代表团的奖牌数以及名次。同学们在暑假中都观看了奥运会,更是对中国奥运健儿的出色表现所感染,所以对我提出的问题他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很快地进入教学主题。
当然,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用一段笑话导入、运用警句格言导入、运用悬念导入、运用启发或者提示来导入等……
第五、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一天天地增长,不学习就将被淘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在,每天都会有新词汇产生,同时由于信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多,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扩充其它学科知识。当然,学无止尽,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但力求使自己更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他们的嘴里会蹦出一、两个我不懂的新名词。这时我就要不耻下问,请同学们告诉我是什么意思。这时他们就会显得洋洋得意,会对我说:“老师你out了,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就对他们说:“告诉老师,那我也不out了,跟你们一样in了。”现在学生们一有什么新鲜词汇,都会先来考我。如果,我知道了答案,他们就会很失望。如果我不知道答案,要求他们告诉我时,一个个都趾高气扬的,感觉自己很有本事。看着这些可爱、可亲的学生,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不断了解新知识,是他们让我有动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语言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总之,信息技术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许憬.有效表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2010.3中小学信息技术
周婷.注重语言细节 提升课堂实效.2010.3中小学信息技术
赵保燕浅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2009.11中国期刊网
白晓明.教师言语表达.2003.9宁波出版社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蔡萍萍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