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珍稀动物——作品制作课课例
常州市实验小学 张燕
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PowerPoint模块的最后一课时,也是整个必修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全课分为4个知识点,分别是:1、信息的获取与识别,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很明显,本课是以PPT作品制作为形式,综合应用为目的,要求制作一个给定主题的电子作品。
本课的着眼点不仅仅在PPT的综合应用,也不仅仅在PPT作品的制作,而是在“电子作品制作的一般方法”上。但PPT作品的制作始终是一条主线,一般方法的学习和教学进程的推进需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制作“保护珍稀动物”的PPT作品来进行,即要把方法的教学恰当融合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因此,教学中没有照搬教材中小标题,而是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用学生更易理解叙述方式来表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完成上下两册必修教材的学习,已初步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如画图、WEB浏览与搜索、文字处理、文件管理、信息集成(PPT)等。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较好的动手探究能力,碰到作品制作课,会非常感兴趣,一个个急着动手,就想一试身手。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陷入“简单的做”中,切忌浮躁,宁愿放慢节奏,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学习与总结。
作品制作课,有时会受课时的限制,必需小组合作完成。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只需教师恰当引导,用合理的任务就能促进合作。只要方法恰当,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很愿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教师可在此类课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大;二是操作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简单地做”,碰到不会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否则会的学生越来越熟练,不会的始终在原地踏步。制作作品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复习与巩固过程,也是应用与创新的过程。所以,团队的智慧,相互的启迪,是难能可贵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教师要会充分利用。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课,教师的作用退居次位,学生是主体,学生将相对独立地解决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凭借教科书、制作要求、评价量表等手段提供间接指导。作品制作课一般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且本课注重方法的学习,因此采用这种教法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会陷入“简单的做”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掌握作品制作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比较、规划、合作,不急于求成,要边做边动脑,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汲取他人作品的优点,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引导学生会对作品作进行一步的修改,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法:小组协作。
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作品制作课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课型之一,所以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本课的最好选择。每个学生在自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时,还要有团队意识,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
内容要求及课时数的设定,应考虑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感到凭一己之力是不容易完成的。协作需有计划性,要有合理的分工,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要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而一起努力。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序,一般以3-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本课建议4人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收集资料的多种途径,掌握从因特网上获取、识别有用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2、了解规范有序地存储资料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3、灵活运用PPT的相关操作制作以“保护珍稀动物”为主题的电子作品。
4、了解PPT作品的多种发布方式,尝试对他人作品作恰当的评价。
方法与过程:
1、小组内会以讨论的方式制订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
2、在自主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并妥善解决。
3、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尤其是老师的指导,注意及时总结方法,不断修改、完善自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具有团队意识。
2、善意评价他人作品,愿意汲取他人优点,发现自我不足。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制订制作计划,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
2、及时发现PPT操作中的共同问题或困难,加以适当的梳理与强化。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品互评,为进一步修改、完善互为启迪。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各小组合理分工,收集、加工素材,制作相关幻灯片。第二课时,作品评价,互相启迪,并继续修改、完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存放资料的文件夹(FTP或共享文件夹),用于资料的共享与互换。
一个教学用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布置任务
1、导入课题
播放一组近代灭绝动物的图片,配以醒目的红色文字:渡渡鸟:1799年灭绝,澳大利亚袋狼:1936年灭绝,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斑驴:1883年灭绝,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年灭绝、恐鸟:1800年彻底灭绝……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生龙活虎的模样了,这,多么可惜啊!除了这些已经灭绝的,现在还有更多濒临灭绝的动物,我们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地球上消失吗?当然不!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动物,使它们和我们人类和谐共处呢?本课我们将以《保护珍稀动物》为主题制作一个PPT作品。
[一个好的导入,就象京剧的开场锣,能让人精神一振,眼前一亮。并能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所以,导入的设计是值得多化点心思的,总体要求新颖、贴切。]
2、明确任务
1)4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制作的主要内容、步骤。
2)至少8张幻灯片:封面、目录、封底各一张,至少6张内容页。
3)紧扣主题、图文并茂,内容有说服力;
4)设置恰当的动画效果,控制灵活、跳转正确。
[这是全课的总体要求。提要求或任务,用语一定要简洁、明确,没有二义性。]
二、制订计划,收集素材
有句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尤其是多人合作的项目。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个小组要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
1、制订计划
各学习小组自读课本,讨论、制订制作计划。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课题:保护珍稀动物
组长: 成员:
1、主要介绍、保护的珍稀动物是哪几个(建议不要多,重点介绍几个)?
2、你们将从哪些方面来讨论这个主题?
3、你们有哪些获取资料的途径?主要途径是什么?
4、你们打算如何分类保存收集到的资料?
5、小组内如何分工?
[做事有计划——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必须具备的一个良好品质,良好的品质源自良好的习惯,而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为了降低难度、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计划书设计成表格的样式,如果估计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可以事先就这个表格如何填,举个实例。]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这部分内容也建议同学们以小组成员分工的方式来进行。
1)资料的筛选
如果利用因特网来查找资料,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
保护珍稀动物——作品制作课课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